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03,分13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主翁
世主
宗主
监主
国主
自主
主僧
主父
主持
主兵
寺主
主名
座主
主事
得主
《國語辭典》:主翁  拼音:zhǔ wēng
婢妾、仆役对男主人的称呼。《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我此胎实系主翁所有,怕妈妈知觉,故此把我嫁了出来,许下我看管终身的。」
分類:主人
《國語辭典》:世主  拼音:shì zhǔ
当世的君主。《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三国演义》第三回:「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分類:国君
《國語辭典》:宗主  拼音:zōng zhǔ
1.大众所归附景仰的人。《晋书。卷三四。羊祜传》:「故太傅、钜平侯羊祜,明德通贤,国之宗主。」唐。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江湖间多有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
2.宗庙的神主。《左传。昭公十九年》:「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
3.一宗之主。指宗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宗邑也,必在宗主。」
《漢語大詞典》:监主(監主)
(1).谓监临主守的官员。《唐律·名例五·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 长孙无忌 等疏议:“假有外人发意,共左藏官司主典盗库绢五疋,虽是外人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处徒二年,外人依常盗从,合杖一百。”
(2).主管监狱的官员。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 唐 皇甫□ 《原化记·嘉兴绳技》:“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於监主。”
《國語辭典》:国主(國主)  拼音:guó zhǔ
1.一国的君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和尚师兄,岂不闻古人说:『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
2.对皇帝的贬称。《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五月,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周正朔,时显德五年也。」
《國語辭典》:自主  拼音:zì zhǔ
能依自身的意志、权力行事,不受他人干涉。如:「婚姻自主」、「独立自主」。《老残游记》第八回:「众人搀著,勉强移步,走了约数十步,方才活动,可以自主。」
《漢語大詞典》:主僧
佛寺的住持。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游庐山:“旋入 开元寺 ,主僧求诗,因作一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徽宗 南幸,还至 泗州 僧伽塔下,问主僧曰:‘僧伽傍,白衣持锡杖者何人?’”金史·世宗纪上:“﹝ 世宗 ﹞幸 华严寺 ,观故 辽 诸帝铜像,詔主僧谨视之。”
分類:佛寺住持
《國語辭典》:主父  拼音:zhǔ fù
1.古代婢妾、仆役对男主人的称呼。《战国策。燕策一》:「妾知其为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唐。皇甫枚《王知古》:「主父近承天书赴阙,郎君复随计吏西征,此惟闺闱中人耳,岂可淹久乎?」
2.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其子惠文王,自称「主父」。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3.复姓。赵武灵王号主父,其后支孙乃以之为氏。如汉朝有主父偃。
《國語辭典》:主持  拼音:zhǔ chí
1.主导、管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礼请任道元为高功主持坛事。」《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我先讲这个『势力尊者』即主持阳宫者是也。」
2.管理者、主宰者。《三国演义》第三六回:「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持。」《红楼梦》第四八回:「店房也有个主人,庙里也有个主持。」
3.主张。《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传》:「其禄置沾益知州,虽懦秩颇忠顺,其母亦颇有主持,能得众。」
《漢語大詞典》:主兵
(1).掌握兵权;统率部队。管子·地图:“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主明、相知、将能之谓参具。”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 絳侯勃 不得入军中主兵。” 唐 李德裕 《奏晋州刺史李丕状》:“ 李丕 既不主兵,无以自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 杜将军 ﹞奉圣旨,着小官主兵 蒲关 。”
(2).当地筹建的兵力。与“客兵”相对。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 蓟 镇主兵若足原额将及十万。”明史·王忬传:“帝乃下詔责 忬 ,赦其罪,实主兵,减客兵,如议。”
《漢語大詞典》:寺主
(1).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 东汉 时立 白马寺 ,有知事之名, 东晋 以后始称寺主。魏书·释老志:“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唐六典卷四:“每寺上坐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共纲统众事。”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摩摩帝”下引《僧史略》:“详其寺主,起乎 东汉 白马寺 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于时虽无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 东晋 以来,此职方盛,故 梁武 造 光宅寺 ,召 法云 为寺主,创立僧制。”
(2). 宋 政和 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
《國語辭典》:主名  拼音:zhǔ míng
1.命名。《书经。吕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2.主犯的名字。《新唐书。卷一一二。韩思彦传》:「使并州,方贼杀人,主名不立,醉胡怀刀而污,讯掠已服。」《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太尉道:『这贼已有主名了,却是干碍太师面皮,不敢擅去捉他。』」
《國語辭典》:座主  拼音:zuò zhǔ
科举时代,中试者称主考官为「座主」。《旧唐书。卷一四九。令狐峘传》:「衢州刺史田敦,峘知举时进士门生也。初峘当贡部,放榜日贬逐,与敦不相面。敦闻峘来,喜曰:『始见座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慌忙梳洗上轿,见座主,会同年去了。」也称为「座师」。
《國語辭典》:主事  拼音:zhǔ shì
1.主持、掌理事务。《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水浒传》第六○回:「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
2.职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置有主事,为所属官员中最优秀者;南北朝时置尚书主事令史,为官署中的事务员,均非正式官职。至金时主事始为正官;明代六部各设主事,官阶从从七品升为从六品;清代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民国初年在各部下亦设主事,职位与现在各部的科员相等。
《國語辭典》:得主  拼音:dé zhǔ
赢得奖项的人。如:「经过激烈的竞争,今年区运百公尺径赛的金牌得主产生了。」
分類: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