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史诗
遐氓
民行
跳月
民声
民灵
大司徒
御民
虐人
白文
子弟兵
人牧
防口
余吾
达穷
《國語辭典》:史诗(史詩)  拼音:shǐ 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也称为「叙事诗」。
《漢語大詞典》:遐氓
边远地区的人民。 唐 于邵 《唐检校右散骑常侍容州刺史李公去思颂序》:“利泽施於裔土,美化被乎遐甿。” 宋 范成大 《晓出北郊》诗:“遐甿病瘠土,不肯昏作劳。”
《漢語大詞典》:民行
人民的行为。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晏子春秋·问下二五:“政教错,而民行有伦矣。”
分類:民行人民
《國語辭典》:跳月  拼音:tiào yuè
苗、彝族习俗。每年春季或节日庆典的夜晚,男女盛装歌舞庆祝,未婚者吃芦笙以和歌辞,于舞宴中择偶求婚,称为「跳月」。
《國語辭典》:民声(民聲)  拼音:mín shēng
1.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礼记。乐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2.人民的言论。即社会舆论。如:「民声沸腾」。
《漢語大詞典》:民灵(民靈)
(1).人和神。《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民灵騫都野,鳞翰耸渊丘。” 李周翰 注:“民灵,人神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况称兵 江 汉 之上,图衅庙闕之下,恶炽罪盈,民灵所絶。”
(2).人民,民众。 宋 范仲淹 《新定感兴》诗之三:“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稀逢贤太守,多是謫官来。” 宋 沈遘 《贺冬表》诗之二:“天瑞来格,民灵乐胥。”
《國語辭典》:大司徒  拼音:dà sī tú
职官名。周代为掌教化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汉。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
《漢語大詞典》:御民
谓统治人民。管子·牧民:“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贵。”晏子春秋·谏下二五:“礼者,所以御民也;轡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 婴 未之闻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念负重於春冰,怀御奔於秋驾” 李善 注引邓析子:“明君之御民,若乘奔而无轡,履冰而负重也。”
《漢語大詞典》:虐人
(1).残暴凶狠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出绳墨以伤刻,心好杀而安忍者,虐人也。”
(2).残害人民。 唐 陆贽 《论裴延龄奸蠹书》:“离次慢官,虐人斁法,求之今古,鲜有其伦。”
《國語辭典》:白文  拼音:bái wén
1.书本中不加注解的正文。
2.镂刻器物或印章,所凹下的文字或花纹部分,称为「白文」。《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赵号二十一帝』」。也称为「阴文」。
《國語辭典》:子弟兵  拼音:zǐ dì bīng
1.由本乡或本土的年轻人所组成的军队。如:「清末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就是从湖广徵召来的子弟兵。」
2.亲自栽培的人才。如:「这次公职选举,他的子弟兵都高票当选了。」
《國語辭典》:人牧  拼音:rén mù
统治人民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漢語大詞典》:防口
谓制止人民批评。语出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防口犹宽政,餐荼更如薺。” 李善 注:“言防众口,实由宽政。”
《漢語大詞典》:余吾
古水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 鄂尔浑河 。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闻,悉远其累重於 余吾水 北,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
《漢語大詞典》:达穷(達窮)
将人民困穷之情上达于天子。周礼·夏官·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连逆御僕与御庶子。”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穷谓穷寃失职则来击此鼓以达於王,若今时上变事击鼓矣……’ 玄 谓达穷者,谓司寇之属朝士,掌以肺石,达穷民,听其辞以告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