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人缝(人縫)
人群中的空隙。《花月痕》第六回:“倒是 小岑 从人缝中看见 掌珠 ,便问道:‘ 秋痕 呢?’于是羣花闪开, 掌珠 携着 秋痕 ,向 荷生 同请了一安。” 茅盾 《子夜》十三:“恰在这时候, 金小妹 又从人缝里钻进来。”
《漢語大詞典》:挨拶
亦作“ 挨匝 ”。 形容人群拥挤。 宋 葛长庚 《海琼集·鹤林问道篇》:“昔者天子登封 泰山 ,其时士庶挨拶,独召一县尉行轿而前,呼曰:‘官人来!’众皆靡然。”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这绣鞋儿只为人挨匝,知他是失落谁家。”
分類:人群拥挤
《國語辭典》:各位  拼音:gè wèi
诸位、每一位。如:「各位读者」、「各位听众」。
《國語辭典》:工会(工會)  拼音:gōng huì
同业工人为维护共同的权益,所联合组织的自发性团体。组成来源可以是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或在同一个产业领域工作的员工。常见的工会目标是保持或改善劳雇待遇,项目包含工资谈判、劳动制度、劳雇标准、不当解雇或资遣等劳动相关权益。
《漢語大詞典》:人堆
密集的人群。 茅盾 《子夜》六:“ 杜新箨 虽然不喜欢夹在人堆里抢话来说,可是大家都不出声的时候,他也不反对自己说几句。” 杨朔 《昨日的临汾》:“锣鼓的闹人声响,从人堆里传出来。”
分類:密集人群
《國語辭典》:群体(群體)  拼音:qún tǐ
1.本质上有共同点的团体。如:「在学校过著群体生活,相亲相爱。」
2.生态学上指动物集合若干个体共营生活,各个体的一部分互相连结,而于生理上有相互的关系。如海绵、珊瑚与原生物动物中的领鞭原虫及大团藻。
3.大陆地区指群众性体育。如:「今年春节各地群体活动,多采多姿。」
《国语辞典》:群殴(群殴)  拼音:qún ōu
多人群集一处互相殴斗。
《漢語大詞典》:全群(全羣)
全体人群。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终乃以受自或人之怨毒,举而报之全群,利剑轻舟,无间人神,所向无不抗战。”
分類:全体人群
《漢語大詞典》:炸营
兵营发生骚乱,比喻人群骚动,乱成一团。例如:这下子全村都炸营了,乱成一锅粥。
《漢語大詞典》:小集团
(1).宗派集团。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五:“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2).小小的人群。 巴金 《家》三十:“这一处形成一个小集团,有几个瞎子在那里弹洋琴,唱《大贺寿》一类的调子;那一处形成一个小集团,有几个瞎子拉着胡琴在那里唱淫荡的小调。”
《国语辞典》:深藏远遁(深藏远遁)  拼音:shēn cáng yuǎn dùn
躲藏在隐密处,远离人群。比喻隐居避世。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国语辞典》: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拼音:shè huì wèn tí
某些被视为足以危害人群的福祉,但可采取行动改善的社会现象。
《国语辞典》:社会调查(社会调查)  拼音:shè huì diào chá
对某一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人群关系、政治态度、文化价值、家户收支、迁徙等社会状况,系统性地蒐集资料,以供特定研究目的或综观整体社会发展之用。
《国语辞典》:亲属称谓(亲属称谓)  拼音:qīn shǔ chēng wèi
针对血亲及姻亲关系,以与社会中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套称呼用语。如父、母、岳父、岳母等均属之。
《国语辞典》:滚滚红尘(滚滚红尘)  拼音:gǔn gǔn hóng chén
人群熙来攘往的俗世。如:「滚滚红尘中,有人汲汲于功名追求而四处奔波;然有人不忮不求,安身立命地过日子。」
分类:人群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