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62  363  364  365  366  368  369  370  37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羽翼
中庸
非人
无知
饥寒
有心
香火
大雅
作者
流离
羁旅
菩萨
金人
珠玉
明德
《國語辭典》:羽翼  拼音:yǔ yì
1.禽鸟的翅膀。《楚辞。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孔子家语。卷五。颜回》:「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
2.辅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之所以自羽翼者,岩穴之士徒也。」汉。枚乘 七发:「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閒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3.比喻辅佐的人。《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羽翼阴附者众,辐凑于前。」《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
4.党羽。《三国演义》第一○回:「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若论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太尊捉著的呢。」
《國語辭典》:中庸  拼音:zhōng yōng
1.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3.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4.流行语。中间很臃肿。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國語辭典》:非人  拼音:fēi rén
1.为非作歹的恶人。《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2.残废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孟,非人也,将不列于宗,不可谓长。」
3.佛教称天龙鬼神等为「非人」,即异物之意。《妙法莲华经》卷七:「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
4.不人道的。如:「他过著非人般的生活。」
5.非适当的人选。如:「所托非人」。
《國語辭典》:无知(無知)  拼音:wú zhī
1.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西游记》第一五回:「不知他怎么无知,今日冲撞了大圣。」《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无知的孽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
2.没有感觉、知觉。《谷梁传。僖公十六年》:「石无知之物,鹢微有知之物。」
《國語辭典》:饥寒(飢寒)  拼音:jī hán
饥饿寒冷。比喻穷困而衣食不足。《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
《國語辭典》:有心  拼音:yǒu xīn
1.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红楼梦》第九八回:「且黛玉已归太虚幻境,汝若有心寻访,潜心修养,自然有时相见。」
2.故意、有意。《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晦庵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红楼梦》第五一回:「不说咱们不识戥子,倒说咱们有心小器似的。」
《國語辭典》:香火  拼音:xiāng huǒ
1.供佛敬神所点的香灯和蜡烛。《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列传。临贺王子岳》:「延兴建武中,凡三诛诸王,每一行事,高宗辄先烧香火,呜咽涕泣。」《红楼梦》第五四回:「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火点著了。」
2.祭祀祖先用的香烛。后多用以指子孙或文化的传承者。《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3.庙寺中掌理烧香、点灯等杂务的人。《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父亲秦良,十三岁上将他卖了,自己在上天竺去做香火。」
4.盟誓。古人结盟,多设香火以告神。《北齐书。卷一。神武帝纪上》:「兆曰:『香火重誓,何所虑也?』绍宗曰:『亲兄弟尚尔难信,何论香火!』」
5.进香、朝拜之事。如:「这庙里香火很盛。」
《國語辭典》:香火因缘(香火因緣)  拼音:xiāng huǒ yīn yuán
前世共修所结的缘分。《北齐书。卷三二。陆法和传》:「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求援耳。」唐。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诗:「臭帑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
《國語辭典》:大雅  拼音:dà yǎ
1.《诗经》二雅之一。收诗三十一篇,多为王室贵族雅正的乐歌。相对于〈小雅〉而言。《诗经。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2.性纯正而有美德。如:「此次倡导礼貌运动,或有未尽事宜,敬请大雅之士指正!」《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3.风雅。如:「开个小玩笑,虽然无伤大雅,但仍应留意大家的观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
《漢語大詞典》:作者
指工匠、役夫。韩非子·解老:“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史记·平準书:“当是时, 汉 通 西南夷 道,作者数万人。”隋书·杨素传:“寻令 素 监 仁寿宫 , 素 遂夷山堙谷,督役严急,作者多死。”
《國語辭典》:流离(流離)  拼音:liú lí
1.流亡离散。《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汉。李陵答苏武书〉:「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2.光采绚烂的样子。《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曳红采之流离兮,飏翠气之冤延。」汉。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彤彩之饰,徒何为乎?浩浩涆涆,流离烂漫。」
3.眼泪、汗水、血等液体滴流的样子。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三国魏。嵇康 养生论:「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关羽》:「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4.一种青色宝石。明。周婴《卮林。卷六。通焦。离有十六义》:「〈西域传〉曰:『罽宾国出珊瑚、虎魄、流离。孟康曰:『流离,青色如玉。』」也作「璧流离」、「琉璃」。
5.鸟名。枭鸟。《诗经。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汉。毛亨。传:「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唐。孔颖达。疏:「陆玑云:『流离,枭也。』」《正字通。木部》:「枭,鸟生炎州,母妪子百日,羽翼长,从母索食,食母而飞。关西名流离。」也称为「角鸱」、「猫头鹰」、「鸺鹠」、「鸱鸺」。
《國語辭典》:羁旅(羇旅)  拼音:jī lǚ
1.寄身外乡作客。《楚辞。宋玉。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也作「羁旅」。
2.寄居他乡的旅客。《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也作「羁旅」。
《國語辭典》:羁旅(羈旅)  拼音:jī lǚ
1.寄居他乡。唐。戴叔伦 客夜与故人偶集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聊斋志异。卷一。娇娜》:「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也作「羁旅」。
2.寄身他乡的旅客。《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二》:「羁旅无畴匹,俛仰怀哀伤。」也作「羁旅」。
《國語辭典》:菩萨(菩薩)  拼音:pú sà
1.佛教用语。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全名为「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悯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初刻拍惊案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得相见。」
2.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都磕小的头,叫小的是『菩萨』。」
《國語辭典》:金人  拼音:jīn rén
1.金属铸成的人像。《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文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佛像。《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天竺传》:「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3.宋人称金国的人民为「金人」。
《國語辭典》:珠玉  拼音:zhū yù
1.珠宝和玉石。《庄子。让王》:「事之以珠玉而不受。」《淮南子。齐俗》:「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2.比喻文词的富丽华美。唐。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妾身与相公成此亲事,或诗或词,求一首珠玉。」
3.比喻人的仪态华贵。参见「珠玉在侧」条。
《國語辭典》:明德  拼音:míng dé
崇高显明的德性。《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弗汭,伐罪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