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力势(力勢)
(1).犹势力。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货财不足以合好,力势不足以杖急。”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爹娘见不成模样,又与女夺休。告托官员,封过状子,去所属看人情面,给状判离。 戚青 无力势,被夺了休。”
(2).力量和势头。 晋 潘岳 《沧海赋》:“详察波浪之来往,遍听奔激之音响。力势之所廻薄,润泽之所弥广,普天之极大,横率土而莫两。”
《國語辭典》:牌头(牌頭)  拼音:pái tóu
1.公人的头目叫做「牌头」。《水浒传》第九回:「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户口考一》:「凡保甲之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头。」
2.名衔。如:「就靠他那有名无实的牌头,事情仍无法解决。」
3.衙门役卒。《水浒传》第二回:「牌头与教头王进说道:『如今高殿帅新来上任,点你不著。』」也作「牌军」、「牌子」。
《漢語大詞典》:势子(勢子)
(1).架势,姿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听得这轰的一声,就很有几个抖了一抖,吐出舌头的,还有举起双手,做势子去挡的。”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二五:“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
(2).势力。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瓜分慢一年,各国的势子,越稳一年。”参见“ 势力 ”。
(3).势头;情势。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日本 人夸为‘国粹’之万世一系的皇统,也有动摇的势子,从前由 中国 传入的 孔子 伦理现在全失了效力了。”
(4).犹架子。 郭沫若 《万引》:“他的脑中总还有几分梗塞,不好容易放下势子去向他的夫人赔礼。”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棋鹗:“棋心并四面各据中一子,谓之五岳,言不可动摇也,今谓之势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國語辭典》:势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权力、威势。《汉书。卷三○。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2.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漢語大詞典》:铁壁铜山(鐵壁銅山)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清 感惺 《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剌剌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國語辭典》:狗仗人势(狗仗人勢)  拼音:gǒu zhàng rén shì
比喻倚仗权势欺人。《红楼梦》第七四回:「我不过看著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
《國語辭典》:魔爪  拼音:mó zhuǎ
恶魔的手爪,比喻恶势力。如:「一旦受到魔爪的控制,就很难脱身了。」
分類:凶恶势力
《國語辭典》:西风(西風)  拼音:xī fēng
1.秋风。《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自冬涉春,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2.西方国家的风尚或潮流。如:「西风东渐」。
《國語辭典》:豪杰(豪傑)  拼音:háo jié
才智出众的人。《孟子。尽心上》:「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
《國語辭典》:气力(氣力)  拼音:qì lì
1.体力。《列子。汤问》:「取道致远而气力有馀,诚得其术也。」《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你的箱子这般沉沉的,内中银子不少,我们的气力都使尽了,要多赏几个才是。」
2.帮助。《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若是善用人材的,收拾将来,随宜酌用,未必不得他气力。」
《國語辭典》:敌国(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敌之国。《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甚于北边强虏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漢語大詞典》:黑云(黑雲)
(1).黑色的云。汉书·天文志:“日出时有黑云,状如焱风乱鬊。” 宋 苏轼 《望湖楼醉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舩。”
(2).比喻乌发。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3).比喻反动势力。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五章:“就在这黑云翻滚的日子里, 秦柏生 正在由 陕北 回 山西省 的路上。”《天安门诗抄·今日举剑斩魔妖》:“黑云翻墨欲吞天,妖怪张牙舞戏欢。”
(4).形容脸色阴沉。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章:“他是满脸黑云,拂袖而去。”
《國語辭典》:假借  拼音:jiǎ jiè
1.借用。《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國語辭典》:声势(聲勢)  拼音:shēng shì
声威与气势。《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图我相与的官府多,有些声势,每年请我在这里,送我几百两银,留我代笔。」
《國語辭典》:权势(權勢)  拼音:quán shì
权柄势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满朝上下,皆喜谀佞,阿附权势,无人敢言其非。」
《國語辭典》:真空  拼音:zhēn kōng
1.完全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
2.比喻完全没有任何人、事物、权力等的地方或活动停摆的现象。如:「真空地带」、「真空状态」。
3.佛教用语。指一切现象都只是概念所构成,没有实体。《大智度论》卷三一:「复次毕竟空是为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