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医国(醫國)
(1).谓为国除患祛弊。国语·晋语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 湘 《九辩》文。” 明 唐寅 《秦楼月·谢医》词:“刀圭信手就囊拈,能事在医人医国。”
(2).指医术高明。《西游记》第六八回:“高徒既不知医,他怎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也。” 清 钱谦益 《赠建昌痔医黄岐彬》诗:“疡医本是天官属,医国方须肘后传。”
《漢語大詞典》:青囊
(1).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 唐 刘禹锡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案头开縹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2).借指医术、医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四折:“披衣款步入茅堂,问寝慇懃似犹子行。这一丸神药赛青囊。”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爰负耒而横经,治青囊而业医。”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一方试病,妙詡青囊;三指杀人,怨深白刃。”
(3).古代术数家盛书和卜具之囊。借指卜筮之术。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题诗寄赠十韵》:“锦肆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雷轰宝剑无留迹,火借青囊为乞灵。”参见“ 青囊书 ”。
(4).古代盛官印的袋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也。”
(5).花名。古代外域异花名。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 汤城淀 ﹞多异花,记其二种……一曰青囊,如中国金灯,而色类蓝可爱。”
(6).花名。合欢的别称。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晋 崔豹 古今注:“知蠲人之忿,则赠以青囊。一名合欢,则忘忿。”参见“ 合欢 ”。
《漢語大詞典》:青囊书(青囊書)
(1).晋书·郭璞传:“有 郭公 者,客居 河东 ,精於卜筮, 璞 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 璞 门人 赵载 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因以“青囊书”指道家典籍。 唐 杨巨源 《题赵孟庄》诗:“愿事 郭先生 ,青囊书几卷。”
(2).指医书、医术。《三国演义》第七八回:“ 华佗 在狱,有一狱卒,姓 吴 ,人皆称为 吴押狱 。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 华佗 。 佗 感其恩,乃告曰:‘我今将死,恨有青囊书未传於世。感公厚意,无可为报;我修一书,公可遣人送与我家,取青囊书来赠公,以继吾术。’”
《國語辭典》:合欢(合歡)  拼音:hé huān
1.一同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2.植物名。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五至十五对,小叶十至三十对,至晚即合。头状花序红色。荚果长八至十七公分。也称为「合昏」、「青堂」、「青裳」、「夜合」。
3.一种花纹图案。它象徵和合欢乐,凡器物以此种花纹图案为装饰者,皆以「合欢」为名。《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4.男女交欢。《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沈洪平日原与小叚名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漢語大詞典》:一茎(一莖)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一茎九缠,更用牵挛,宿明俯仰,不得东西。”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莎萝草细大如髮,一茎百寻。”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白髮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明 无名氏 《宫词》:“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中医术语,脐带。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而命寓焉。”
《漢語大詞典》:方事
指方药医术之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意 所以知 庆 者, 意 少时好诸方事,臣 意 试其方,皆多验,精良。”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少君:“ 少君 乃病困,帝往视之,并使人受其方事,未竟而卒。”
《漢語大詞典》:医王(醫王)
医术极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诸佛或高僧等。 唐 陈子昂 《谢药表》:“室殊方丈,同问疾之荣;施等医王,感 能仁 之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寧肯江湖逐舟子,肯从宝地礼医王。医王本慈悯,慈悯怜羣品。”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人小疾痛,医以方药,亦感恩力,况足下教我求无上医王乎?”
《國語辭典》:医方(醫方)  拼音:yī fāng
1.医生对病人开具的治疗法及药品名。如:「这是大夫所开的医方,你切记按时服用。」
2.医术。《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医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
《國語辭典》:庸医(庸醫)  拼音:yōng yī
技术低劣的医生。《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又特地到书坊里买了几部新出的什么传种改良新法、育儿与卫生等书籍,带了回去,以作指南之助,免为庸医旧法所误。」
《國語辭典》:客气(客氣)  拼音:kè qi
表现谦虚礼让的态度。《红楼梦》第八九回:「黛玉经才写完,站起来道:『简慢了。』宝玉笑道:『妹妹还是这么客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同你从小儿就在一起的,不要客气,我也不许你客气。」
《國語辭典》:探丸  拼音:tàn wán
一种游戏。将弹丸做成红、黑、白三色,掺在一起,装进盒内,从里面探取。《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一时偷儿中高手,有芦茄茄,骨瘦如青芦枝,探丸、白打最胜。」
分類:药丸医术
《漢語大詞典》:探丸借客
汉书·酷吏传·尹赏:“ 长安 中姦猾浸多,閭里少年羣辈杀吏,受賕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亦省作“ 探丸 ”、“ 探黑白 ”。 明 何景明 《游猎篇》:“ 五陵 侠少夜相遇,探丸杀吏还惊辟。” 清 唐孙华 《赠商州丞》诗:“纷纷胠篋与探丸,白昼公然敢揭竿。” 夏敬观 《和左南生觚社七咏》之二:“何似里中探黑白,少年羣辈攫公卿。”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道路艰难久且长,探丸击剑少年场。”
《國語辭典》:岐黄(岐黃)  拼音:qí huáng
岐伯和黄帝的合称。相传黄帝曾使岐伯尝百草,行医治病,今传之内经即托名黄帝和岐伯问答论医。故以岐黄为医家之宗祖。后亦用以比喻医道。《聊斋志异。卷八。紫花和尚》:「盖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药,病愈。」也作「歧黄」。
《國語辭典》:方技  拼音:fāng jì
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汉书艺文志》有〈方技略〉。
《國語辭典》:方药(方藥)  拼音:fāng yào
医方与药物。《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华佗》:「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
《漢語大詞典》:刮膜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层薄膜。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耆旧传〉所未载者予次而赞之因而寄答次韵》:“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縐。”
(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宋 刘克庄 《村居书事》诗之四:“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针。”
《漢語大詞典》:方数(方數)
方术。指医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出行游国中,问善为方数者事之久矣,见事数师,悉受其要事,尽其方书意,及解论之。”
分類:方术医术
《漢語大詞典》:内虚
(1).中医术语。指饮食消化后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而造成的虚弱。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穀神,虽困无苦。”
(2).黄芩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