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生人 拼音:shēng rén
1.活人。《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
2.人民。《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艰。」唐。白居易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诗:「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3.不认识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是个良人心性,见说要他当面见生人,耳根通红起来。」《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于官场上所用翻译,什么制台衙门、洋务局各处,有各处熟手,轻易不换生人。」
4.生下来的时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
2.人民。《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艰。」唐。白居易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诗:「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3.不认识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是个良人心性,见说要他当面见生人,耳根通红起来。」《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于官场上所用翻译,什么制台衙门、洋务局各处,有各处熟手,轻易不换生人。」
4.生下来的时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
《漢語大詞典》:古佛
(1).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 宋 朱熹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清 袁枚 《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项。宋。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
《漢語大詞典》:近古
(1).接近古代。《穀梁传·桓公三年》:“夏, 齐侯 、 卫侯 胥命于 蒲 ,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告而退,以是为近古也。” 杨士勋 疏:“二国能行三王五帝之法,而传云近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周公 制謚法,虽臣子於君父不得私焉,所以示万世之公也。其法严矣。 汉 晋 而下,既已失之,然犹付之一时公议,謚不应议,则博士驳正之,犹为近古。”
(2).指距今不远的古代。与远古相对而言。《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乱,而 汤 武 征伐。”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既鑠近古,垂耀中叶。”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3).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 宋 至 清 鸦片战争这个时期。
(2).指距今不远的古代。与远古相对而言。《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乱,而 汤 武 征伐。”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既鑠近古,垂耀中叶。”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3).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 宋 至 清 鸦片战争这个时期。
《漢語大詞典》:高远(高遠)
(1).又高又远。 汉 王充 《论衡·说日》:“从平地望 泰山 之颠,鹤如乌、乌如爵者, 泰山 高远,物之小大失其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高远如长空片云。” 王汶石 《大木匠》二:“天空高远净洁,空气里夹杂着新麦苗的青草味。”
(2).高尚远大。《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邴原 ﹞秉德纯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 原 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虽 黔娄 之高远, 庄生 之不愿,蔑以过也。”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吾友 韩珠船 胸臆高远,当官有声。”
(3).高超深远。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不闻清谈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以如此者为高远,以不尔者为騃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其神情高远,絶无都城紈綺市井之习,亦一时胜士。”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如 太白 《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如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4).高贵其身分,久远其历史。《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託之於 神农 、 黄帝 而后能入説。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
(2).高尚远大。《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邴原 ﹞秉德纯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 原 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虽 黔娄 之高远, 庄生 之不愿,蔑以过也。”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吾友 韩珠船 胸臆高远,当官有声。”
(3).高超深远。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不闻清谈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以如此者为高远,以不尔者为騃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其神情高远,絶无都城紈綺市井之习,亦一时胜士。”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如 太白 《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如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4).高贵其身分,久远其历史。《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託之於 神农 、 黄帝 而后能入説。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