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齾齾  拼音:yà yà
参差起伏的样子。宋。苏轼〈九日黄楼作〉诗:「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宋。刘克庄〈筑城行〉:「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分類:参差起伏
《國語辭典》:叉牙  拼音:chā yá
1.缺齿。唐。韩愈〈落齿〉诗:「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2.歧出不齐。唐。李贺〈南山田中行〉诗:「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國語辭典》:捷猎(捷獵)  拼音:jié liè
1.参差相接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鳞集,支离分赴。」
2.高显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抗神龙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漢語大詞典》:披历(披歷)
纷披历落。参差貌。 明 李东阳 《夜梦楼居风雨中得句觉而有感续成一章》:“飘飘轻襟散,披歷层轩举。”
分類:纷披参差
《漢語大詞典》:杈丫(杈枒)
(1).亦作“ 杈椏 ”。树的分枝。《方言》第二:“ 江 东谓树歧曰杈椏。” 唐 杜甫 《雕赋》:“击丛薄之不开,突杈枒而皆折。”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悲臺萧瑟石巃嵸,哀壑杈枒浩呼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松顶生兰:“有兰寄生长松杈椏,可径丈,葳蕤四垂。”
(2).参差交错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攒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李善 注:“参差之貌。”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文榱刻桷,轇轕杈枒。”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凭着她的记忆,她知道西墙根杈枒零乱的一排黑影是集中起来的板凳。”
《漢語大詞典》:捷业(捷業)
参差貌。《诗·周颂·有瞽》“设业设虡” 毛 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捷业如锯齿。” 孔颖达 疏:“其形刻之捷业然如锯齿,故谓之业。”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诗:“鼓钟卧空旷,簨虡雕捷业。”
分類:参差
《國語辭典》:顺溜(順溜)  拼音:shùn liu
1.形貌平顺可观。如:「这孩子生得还顺溜,又听话,倒也叫人喜爱。」
2.性情和顺。如:「这小孩乖巧听话,比谁都顺溜。」
3.服从。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一五出:「他心顺溜于俺,先封他为溜金王之职。」
4.时运顺利。《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我有些好处,加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般不顺溜,只索罢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小人姓张,因为做事,是件顺溜,为此人起一个混名,只叫小人张溜儿。」
《漢語大詞典》:扢叉
(1).象声词。《西游记》第四回:“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扢扠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西游记》第三十回:“把一个弹琵琶的女子,抓将过来,扢咋的把头咬了一口。”《西游记》第三二口:“那 八戒 丢倒头,正睡着哩,被他照嘴唇上扢揸的一下。”
(2).参差不平貌。《西游记》第六十回:“湾环岭上湾环树,扢扠石外扢扠松。”
《漢語大詞典》:大箫(大簫)
编管吹奏乐器名。其形参差象凤翼。尔雅·释乐:“大簫谓之言。” 郭璞 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大萧,声大者。”一说二十四管,见广雅·释乐
《漢語大詞典》:错崔(錯崔)
参差高峻貌。后汉书·马融传:“隆穹槃回,嵎峗错崔。”
分類:参差高峻
《漢語大詞典》:崎峭
参差峭拔。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池南竖 太湖 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润崎峭,有名於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北口潮河川》:“ 古北口 控两关中,崖壁崎峭,道路扼隘,距都城不二百里,尤为锁钥重地。”
分類:参差峭拔
《漢語大詞典》:邪见网(邪見網)
佛教语。谓邪见参差交错如网。形容邪见深广。《智度论》卷十一:“是入邪见网,烦恼破正智。离诸清浄戒,唐苦堕异道。”亦省作“ 邪网 ”。大乘起信论:“行者常应智慧观察,勿令此心堕於邪网。”
《国语辞典》:良莠不分  拼音:liáng yǒu bù fēn
好坏参差,素质不一。《清史稿。卷三七六。吴杰传》:「驭夷长策,当先剿后抚。未剿遽抚,良莠不分。」也作「良莠淆杂」。
《国语辞典》:良莠不一  拼音:liáng yǒu bù yī
好坏参差,素质不一。《清史稿。卷二八四。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也作「良莠淆杂」。
《国语辞典》:良莠淆杂(良莠淆杂)  拼音:liáng yǒu yáo zá
好苗和野草混淆夹杂。比喻好坏不分或素质参差。《清史稿。卷二六七。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淆杂,臣通饬严禁。」也作「良莠不分」、「良莠不齐」、「良莠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