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5
词典
8
分类词汇
107
共107,分8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抵触
反动
忤恨
遮拨
人心向背
岂能
异同
采薇
向背
白华
异说
孤行
非孝
异言
也好
《國語辭典》:
抵触(抵觸)
拼音:
dǐ chù
1.顶撞、触犯。《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亶观夫票禽之绁隃,犀兕之抵触,熊罴之挐攫。」也作「牴触」。
2.互相矛盾。如:「他的话前后抵触。」也作「牴触」。
《國語辭典》:
牴触(牴觸)
拼音:
dǐ chù
1.抵抗触犯。也作「抵触」。
2.冲突、矛盾。如:「上面的说法经常相互牴触,叫我们在下面做事的人如何是好!」也作「抵触」。
分類:
矛盾
触犯
冲撞
相撞
冲突
反对
抵触
牛羊
角顶
顶撞
撞击
《國語辭典》:
反动(反動)
拼音:
fǎn dòng
对于企图改变现状的政治运动或社会运动,表示反对的意见或采取反对的行动,通常被称为「反动」。
分類:
反动
相反
反对
思想
反复
反抗
行动
原来
维护
旧制
制度
破坏
新制
《漢語大詞典》:
忤恨
违逆;反对。
《
汉书·刘向传
》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恨,读为‘很’。忤,逆也;很,违也。谓与 王凤 相违逆,非谓相怨恨也。”
《
魏书·刘洁传
》
:“诸阿附者登长,忤恨者黜免。”
《
明史·宦官传一·王振
》
:“所忤恨,輒加罪謫。”
分類:
违逆
反对
王念孙
《漢語大詞典》:
遮拨(遮撥)
排斥;反对。 章炳麟
《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
:“原吾辈之所以遮拨立宪者,非特为 满 汉 相争不欲拥戴异族以为共主;纵今日御宇者犹是 天水 、 凤阳 之裔,而立宪固不适于 中国 矣。”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
:“而昌无治之义者輒又遮拨国家,几欲根本推翻,不稍宽假。”
分類:
排斥
反对
《國語辭典》:
人心向背
拼音:
rén xīn xiàng bèi
民心所拥护或反对的。《宋史。卷四三七。儒林传七。魏了翁传》:「入奏,极言事变倚伏,人心向背,疆埸安危,邻寇动静。」《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
分類:
人民群众
拥护
反对
《國語辭典》:
岂能(豈能)
拼音:
qǐ néng
怎能、那能。《左传。昭公九年》:「文之伯也,岂能改物。」《孟子。梁惠王上》:「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分類:
岂能
反对
《國語辭典》:
异同(異同)
拼音:
yì tóng
1.相同和相异的地方。《汉书。卷六七。朱云传》:「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南朝梁。
江淹
〈
知己赋
〉:「论十代兮兴毁,访五都兮异同。」
2.不一致。《文选。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分類:
异同
反对
不同
同和
意见
不一致
异议
《國語辭典》:
采薇
拼音:
cǎi wéi
1.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后借指隐居山林。三国魏。
嵇康
幽愤诗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國語辭典》:
采薇(採薇)
拼音:
cǎi wéi
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
:「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分類:
亡国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篇名
指归
归隐
隐遁
调遣
士卒
《國語辭典》:
向背
拼音:
xiàng bèi
拥护与反对。如:「以问卷调查民意之向背。」《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魏了翁》:「入奏,极言事变倚伏,人心向背,疆埸安危,邻寇动静。」
分類:
向背
正面
反复
反复无常
趋向
归顺
迎合
拥护
切合
合与
背面
背弃
不定
不切
反对
背叛
支持
这边
面对
二心
背向
那边
《國語辭典》:
白华(白華)
拼音:
bái huá
1.野生的菅草。《诗经。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汉。毛亨。传:「白华,野菅也。」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白华,周人刺幽后也。」或以为男子弃家远游,妇人思念之诗。首章二句为:「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分類:
白色
反对
革命
政权
叛离
祖国
逃亡
外国
华人
《國語辭典》:
异说(異說)
拼音:
yì shuō
1.不同的学说、主张。《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缪,壹异说云。」
2.邪说、怪诞言论。《晋书。卷三九。荀勖传》:「去奇技,抑异说。」
分類:
异说
邪说
反对
主张
意见
正统
异议
言论
学说
《國語辭典》:
孤行
拼音:
gū xíng
独自行事,不顾及他人的想法。如:「他一向是孤行惯了,你也别想拉拢他了。」
分類:
单独
独自
自行
流传
行路
反对
独行
行动
刊行
愿望
著作
《漢語大詞典》:
非孝
诋毁、反对孝道。
《孝经·五刑》
:“非孝者无亲。” 邢昺 疏:“孝者百行之本,事亲为先,今乃非之,是无心爱其亲也。”
分類:
诋毁
反对
孝道
邢炳
《國語辭典》:
异言(異言)
拼音:
yì yán
1.他乡异国的语言。《礼记。王制》:「禁异服,识异言。」
2.意见不同或不相符的言论。如:「各无异言」。《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芳兰既茂,内怀憎恶,乃妄扇异言,无罪即戮。」
分類:
奇异
异议
言论
反对
意见
《國語辭典》:
也好
拼音:
yě hǎo
1.表示虽然与自己的原意不同,但是还可以同意的助词。如:「这事他弃权了也好,免得又节外生枝。」《元曲选。冻苏秦。第三折》:「听知的张仪哥哥,做了秦邦右相,我去那里图个进身,便不然也好借些盘缠。」
2.表示在所列举的情况下,其结果都不改变。如:「读书也好,运动也好,都不可偏废。」《官场现形记》第三○回:「说强盗打劫也好,说盐枭打劫也好,横竖总在你贵境里出的抢案。」
分類:
愿意
容忍
不反
几个
反对
只得
高兴
不论
还是
那样
用法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