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二二八纪念碑(二二八纪念碑)  拼音:èr èr bā jì niàn bēi
二二八事件的纪念碑,树立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园中。由王俊雄建筑师设计,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撰文。
《国语辞典》:礼之用,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  拼音:lǐ zhī yòng,hé wéi guì
依礼行事,以和平宁静为上。《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分类:和平宁静
《国语辞典》:玉帛笙歌  拼音:yù bó shēng gē
比喻和平的气象。如:「这场战争终于结束,希望从此两国可以玉帛笙歌,和平相处。」
分类:和平气象
《国语辞典》:和解书(和解书)  拼音:hé jiě shū
双方停止争斗,为往后和平相处所订立的和约。《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遂差奉军都慰王则,赍官诰并和解书,往徐州去讫。」
《国语辞典》:大同社会(大同社会)  拼音:dà tóng shè huì
1.《礼记。礼运》篇所陈述的和平安乐的社会,这种社会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为政治制度,以「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为社会制度,以「货不必藏诸己,力不必为己」为经济制度。
2.大同世界中,和平安乐的社会。
《国语辞典》:大同之世  拼音:dà tóng zhī shì
最和平安乐的盛世。《老残游记》第一一回:「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骎骎进于大同之世矣。」
《国语辞典》:裁军会议(裁军会议)  拼音:cái jūn huì yì
国际间为维护世界和平,或限制各国发展战争武器,而举行减少军备、裁减兵额的会议。也称为「军缩会议」。
《国语辞典》:七娘妈(七娘妈)  拼音:qī niáng mā
台湾、福建民间信仰的神祇。据说能庇佑孩子的健康和平安,是儿童的守护神。民间为感谢七娘妈的保佑,当子女年满十六岁那年,家长便在农历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那天,携子女前往祀七娘妈的庙宇祭拜谢恩。也称为「七星娘娘」。
《漢語大詞典》:复仇的火焰
诗歌。闻捷作。1959-1962年发表。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解放新疆为背景,通过人民解放军平定忽斯满叛乱的事件,反映出聚居在巴里坤草原的哈萨克民族从怀疑而转到拥护共产党的曲折过程,记载了帝国主义者和民族反动派从捣乱到失败的历史命运。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充满浓郁的抒情性。
《國語辭典》:化干戈为玉帛(化干戈為玉帛)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干戈,兵器,代表战争;玉帛,古时诸侯会盟朝聘所携带的玉器、丝织品等礼物,做为礼尚往来之用。「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如:「经过别人劝和后,他俩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由仇人变为朋友了。」
《國語辭典》:贵贱无二(貴賤無二)  拼音:guì jiàn wú èr
对待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都是一样的。《太平御览。卷一八三。居处部。门下》:「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客,贵贱无二。』」
《漢語大詞典》:海岸带
海水对陆地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平均低潮线和平均高潮线之间)、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线以外的浅海地带)等三个部分。
《國語辭典》:国际妇女节(國際婦女節)  拼音:guó jì fù nǚ jié
每年的三月八日。参见「妇女节」条。
《國語辭典》:红十字会(紅十字會)  拼音:hóng shí zì huì
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于西元1863年由瑞士商人杜南(Jean Henri Dunant,西元1828~1910)在日内瓦成立,致力于为武装冲突的受难者提供援助和保护,为国际社会认可的人道主义机构。中国的红十字会于1904年在上海成立;1910年清政府设立大清帝国红十字会,1911年改称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获中华民国政府承认。1949年后,红十字会原会长蒋梦麟率员迁台继续运作,此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留置大陆的原秘书长胡兰生等人则请求共产党政府接管改组,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國語辭典》:和平共处(和平共處)  拼音:hé píng gòng chǔ
制度不同的国家,或有争执的双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