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民(國民)  拼音:guó mín
1.泛指全国的人民。《左传。昭公十三年》:「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
2.凡取得一国国籍的人民,就是该国的国民。如:「每位国民都享有一定的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
《漢語大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九章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基本原则、公民(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等。
《漢語大詞典》:中国民主同盟
简称“民盟”。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成立。原名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今名。主要由文教界知识分子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
《漢語大詞典》:中国民主促进会
简称“民进”。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1945年成立。主要由中小学教育界和文化出版界的知识分子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
《国语辞典》:国民大会(国民大会)  拼音:guó mín dà huì
国民大会由国民大会代表组成,国民大会为孙中山规划中的政权机关,代表人民主权。民国三十五年成立,三十六年全国举行国大代表选举。三十七年在南京正式召开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和副总统,此后的国民大会亦被称为「行宪国民大会」。原由各县市、各职业团体、妇女团体、少数民族及海外各地,各选举代表所组成。其职权为选举总统、副总统、罢免总统、副总统、修改宪法、复决立法院所提的宪法修正案等。九十四年废除国民大会。
《国语辞典》:国民道德(国民道德)  拼音:guó mín dào dé
国民对于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的自我规范与要求。
《国语辞典》:国民福利(国民福利)  拼音:guó mín fú lì
政府透过政策制定与实施以保障的国民基本需要,包括物价、就业、所得分配、环境生态、住宅、医疗公卫、社会福利、休閒等面向。
《国语辞典》:国民革命(国民革命)  拼音:guó mín gé mìng
专指二十世纪初,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家领导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
《国语辞典》:国民教育(国民教育)  拼音:guó mín jiào yù
全体国民所应接受的基本教育,以养成基本的生活智能及国民道德,且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缩称为「国教」。
《国语辞典》:国民年金(国民年金)  拼音:guó mín nián jīn
由政府开办以保障国民基本经济生活安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国民年金」制度于西元2008年10月1日开办,对象为年满25岁、未满65岁,在国内设有户籍,且未参加劳保、农保、公教保、军保的国民,在被保险人投保达一定期间之后,当年满六十五岁,或发生伤病成残或死亡时,提供本人或遗属年金给付。国民年金提供「老年年金」、「身心障碍年金」、「遗属年金」三类年金给付保障,及「生育给付」、「丧葬给付」两类一次性给付保障。
《国语辞典》:国民所得(国民所得)  拼音:guó mín suǒ dé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各种最后产品与劳务,以各生产因素成本所计算净价值的总和。
《国语辞典》:国民兵役(国民兵役)  拼音:guó mín bīng yì
通常有初期国民兵役、甲种国民兵役、乙种国民兵役之分。凡国民于届满一定年龄之后必须尽到的兵役义务,其目的乃在就地保卫乡土和辅助战时勤务,如此可构成全国的全面防卫体系。
分类:国民兵役
《国语辞典》:国民外交(国民外交)  拼音:guó mín wài jiāo
1.本国国民与他国人民之间的外交活动,以辅助政府的外交事务。
2.以国民舆论或权能,监督并促成外交方针的拟订。
《国语辞典》:国民银行(国民银行)  拼音:guó mín yín háng
一种供给地方性信用的专业银行。以供应地区发展及当地国民所需短、中期信用为主要业务,在同一地区内以设立一家为原则。
《国语辞典》:国民中学(国民中学)  拼音:guó mín zhōng xué
我国实施后三年国民义务教育的学校。原称为初级中学,民国五十七年义务教育实施后,改称为国民中学。简称为「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