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积朔(積朔)
谓年长日久。太平广记卷五六引 前蜀 杜光庭 《集仙录·西王母》:“ 茅君 从西城 王君 诣 白玉龟臺 ,朝謁 王母 ,求长生之道曰:‘ 盈 以不肖之躯,慕龙凤之年,欲以朝菌之脆,求积朔之期。’”
《國語辭典》:伯赵氏(伯趙氏)  拼音:bó zhào shì
职官名。少昊时掌管鸟类的官员,亦属历正之官,专司夏至、冬至。《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晋。杜预。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唐。孔颖达。正义:「此鸟以夏至来,冬至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
《國語辭典》:四离四绝(四離四絕)  拼音:sì lí sì jué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日,合称为「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合称为「四绝」。星相术士以此八日为大忌日。
《國語辭典》:四时八节(四時八節)  拼音:sì shí bā jié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各节气。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二。三尸篇》:「四时八节,企其祭祀。」
《漢語大詞典》:一阳来复(一陽來復)
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 孔颖达 疏。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 元 侯克中 《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
《国语辞典》:长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  拼音:cháng rì zhào zhí wù
需较长日照、夜长小于一定长度(临界暗期)才能开花的植物。晚春或初夏开花的植物多属之。如麦、菠菜、萝卜、包心菜等。
《国语辞典》:震旦方向  拼音:zhèn dàn fāng xiàng
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元一八六六年地理学家庞培礼以中国境内山脉多此走向,而称之为「震旦方向」。
《国语辞典》:八王日  拼音:bā wáng rì
廿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合称「八王日」。《法苑珠林。卷一○五。受戒篇。八戒部。功能》:「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谓八王日。天地诸神阴阳交代,故名八王日。」
《国语辞典》:北宜公路  拼音:běi yí gōng lù
台北至宜兰的山区省九号公路。道路曲折多弯,有九弯十八拐之称。沿途风景秀丽。
《国语辞典》:南极圈(南极圈)  拼音:nán jí quān
约南纬六十六度半。南半球夏至时,太阳照射地表的最南界限,亦是寒带与温带的界线。
《国语辞典》:乌鞘岭(乌鞘岭)  拼音:wū qiào lǐng
山脉名。为祁连山东延部分,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于此分界。西北端和祁连山主干相接,东南部没入黄土高原。海拔二千五百至三千五百公尺,最高岭脊超过四千五百公尺。乌鞘岭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界线,也是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半乾旱地区和乾旱地区的分界线。
《國語辭典》: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相传杜宣夏至日赴宴,见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饮。酒后胸腹极痛,医治不瘉,后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于是病痛立刻痊瘉。见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漢語大詞典》:健粽
南宋 吴 中的民俗。夏至日包粽子,用捆束粽子的草系于手足,以祈祝健康,故名。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风俗
《漢語大詞典》:露白地牛
驯养日久听人役使的耕牛。佛教用以比喻皈依佛法者。景德传灯录·福州大安禅师:“ 安 在 潙山 ,三十年来,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牵出;若犯入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箇露白地牛,常在人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趂亦不去也。”亦作“ 露地白牛 ”。 宋 黄庭坚 《作浩然词赠何造诚》:“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亦省作“ 露地牛 ”。 宋 朱熹 《借韵呈府判张文既以奉箴且求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鵠,纯熟须参露地牛。”
夏至
【三藏法数】
夏至,则日长之极,生物繁盛。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