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约(大約)  拼音:dà yuē
大概、大致估计。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若夫大变之应,大约以权决塞,因宜而行,不可豫形。」《红楼梦》第三三回:「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
《漢語大詞典》:粗安
(1).大致安定;大致安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由是盗贼屏息,人情粗安。”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宜先设法使地方粗安,方可实行选举之法。”
(2).谓疾病基本痊愈。《再生缘》第六三回:“叨福庇,得粗安,贱恙如今算是痊。”
《漢語大詞典》:序引
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至於 班 傅 之《北征》《西巡》,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 宋 苏洵 父名 序 , 洵 文因讳序而称引,后人沿用,序、引遂指同一文体。参阅 陈垣 《史讳举例》
《國語辭典》:大分  拼音:dà fèn
1.岁数、年寿。《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纪》:「存亡大分,无可奈何。」《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潜》:「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2.大纲。《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3.交谊。晋。卢谌〈答魏子悌〉诗:「倾盖虽终朝,大分迈畴昔。」
4.多半。《董西厢》卷八:「只争一脚地,大分与那畜生效了连理。」《豆棚闲话》第一则:「大分爱丈夫的少,妒丈夫的多。」
《漢語大詞典》:苟完
大致完备。论语·子路:“子谓 卫 公子荆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宋 苏轼 《超然台记》:“於是治其园圃,絜其庭宇,伐 安丘 、 高密 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顺逆由天,屈伸以理,或直节以孤标,或委蛇而受訾,彼樛曲之苟完,非本愿之得已。”
分類:大致完备
《漢語大詞典》:粗定
谓大致安定。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於是天下麤定,唯 陇 蜀 未平。”《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 闔閭 駡曰:‘寡人观 要离 之力,不及一小儿,何能胜伐 楚 之任哉!况寡人国事麤定,岂堪用兵?’”
分類:大致安定
《漢語大詞典》:实沈(實沈)
(1).古代神话谓 高辛氏 的季子名 实沉 ,是参宿之神。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实沉 ,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閼伯 于 商丘 ,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 实沉 于 大夏 ,主参。 唐 人是因,以服事 夏 商 ……故参为 晋 星。由是观之,则 实沉 ,参神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引:“夫异匪常经,僻非习见,俾 实沉 弗崇於 周 , 毕方 弗集於 汉 , 贰负 之形弗徵 上郡 ,干将之气弗烛斗牛,诸君子生平,遂几泯泯乎?”
(2).星次名。大致相当于二十八宿的觜、参和毕、井的一部分,黄道十二宫的双子座。在十二辰为申。古时为 晋 之分野。国语·晋语四:“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沉之星也。实沉之墟, 晋 人是居,所以兴也。”汉书·王莽传中:“厥明年,岁在实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晋 居参之分,实沉之土。 郑 处大辰之野, 閼伯 之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岁次实沉。”
《漢語大詞典》:大当(大當)
(1).谓大致相当。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时已昏, 汉 、 匈奴 相纷挐,杀伤大当。” 司马贞 索隐:“以言所杀伤大略相当。”
(2).星名。广雅·释天:“妃星谓之大当。”太平御览卷六引《乐汁图》:“天宫,紫微宫也;鉤陈,后宫也;大当,正妃也。”注:“大当,鉤陈末大星也。”
分類:星名大致
《國語辭典》:红枣(紅棗)  拼音:hóng zǎo
1.一种乾枣。皮部呈红色,故称为「红枣」。
2.成熟发红的枣儿。
《國語辭典》:小运(小運)  拼音:xiǎo yùn
星命家称每一年所行的运为「小运」。也称为「流年」。
《國語辭典》:勾勒  拼音:gōu lè
1.描画轮廓。如:「大师随手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山水图来。」
2.用笔作一些记号,或简单地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如:「老师对我的这篇报告一边勾勒,一边提出问题。」
《漢語大詞典》:大判
大抵,大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凡五穀,大判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
分類:大抵大致
《國語辭典》:类似(類似)  拼音:lèi sì
差不多,大致相似,或部分相等但非全等。如:「只要能切实抓住重点,所有类似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汉。王充《论衡。说日》:「月一旦夜行二万六千里,与晨凫飞,相类似也。」
《國語辭典》:略绰(略綽)  拼音:lüè chuò
1.粗大、阔大。《水浒传》第一五回:「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
2.大略、约略。《朱子语类。卷三九。论语。先进篇上》:「曾子鲁钝难晓,只是他不肯放过,直是挨得到透澈了方住;不似别人,只略绰见得些小了便休。」
《漢語大詞典》:句勒
(1).用线条画出轮廓。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米襄阳论题榜子》:“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句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
(2).用简约的文字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夫其人必待吾句勒而后能知吾词之意,即亦何妨任其不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