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月下老人  拼音:yuè xià lǎo rén
唐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异人,为其缔结姻缘的故事。典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红楼梦》第五七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亦借指媒人。《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國語辭典》:氤氲大使(氤氳大使)  拼音:yīn yūn dà shǐ
相传为主持婚姻的神。宋。陶谷《清异录。卷一。氤氲大使》:「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多是氤氲大使暗中主张,非人力可以安排也。」
分類:婚姻
《漢語大詞典》:杂婚(雜婚)
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婚姻形式。指男女两性间不问有无血缘关系,不分辈分,随意发生性关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太古时候并没有什么贫富的悬殊,但是男女们是杂婚野合。”参见“ 杂交 ”。
《國語辭典》:杂交(雜交)  拼音:zá jiāo
1.不同品种的动物或植物相互交配,造成遗传重组的现象。
2.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伴侣发生性关系,称为「杂交」。
《國語辭典》:直系亲属(直系親屬)  拼音:zhí xì qīn shǔ
纵向的亲属关系。向上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直系血亲尊亲属;向下有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等直系血亲卑亲属。
《國語辭典》:逃婚  拼音:táo hūn
逃避婚约。指议定婚约的某一方不愿履行婚约,而有逃避的行为。如:「轻率订定婚约而后逃婚,对双方都是种伤害。」
《國語辭典》:天作之合  拼音:tiān zuò zhī hé
婚姻是天意撮合的。多用为新婚贺词。《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那张姑娘方才听你说来,竟是天作之合的一段姻缘。」后指自然形成的伙伴。《儒林外史》第七回:「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漢語大詞典》:选昏(選昏)
选择婚姻对象。昏,通“ 婚 ”。 清 刘銮 《五石瓠·童氏》:“﹝ 马士英 ﹞闻其状,大为 其杰 喜,将市封赏,谓 枝秀 曰:‘旧妃在,可省选昏之繁。’”
分類:选择婚姻
《漢語大詞典》:靴兄弟
与同一女子保持非婚姻性关系的诸男子之间的俗称。《冷眼观》第十回:“那打他的人,就是他的靴兄弟。”
《國語辭典》:一夫一妻制  拼音:yī fū yī qī zhì
男女配偶以一人为限的婚姻制度。也称为「单婚制」。
《国语辞典》:明媒正配  拼音:míng méi zhèng pèi
经过公开仪式的正式婚姻。也作「明媒正娶」、「明婚正配」。
《国语辞典》:媒妁之言  拼音:méi shuò zhī yán
婚姻介绍人的说词。《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妾与君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踰墙钻隙,何能白首?」
《国语辞典》:神仙眷属(神仙眷属)  拼音:shén xiān juàn shǔ
比喻婚姻美满、感情和睦的夫妇。如:「他们的生活幸福快乐,真似神仙眷属。」也称为「神仙美眷」、「神仙眷侣」。
《国语辞典》:三媒六聘  拼音:sān méi liù pìn
旧时婚姻须有媒妁传言。三媒六聘极言其郑重。《红楼梦》第四六回:「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也作「三媒六證」。
《国语辞典》:姑舅作亲(姑舅作亲)  拼音:gū jiù zuò qīn
姑与舅的子女缔结婚姻,就是表兄弟姐妹结婚。也作「姑舅成亲」。
《国语辞典》: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拼音:gè rén zī liào
关于个人的基本资料,包括出生年月日、籍贯、性别、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兴趣、经历、通讯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