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降形
(1).尸体,遗体。 宋 王安石 《节度推官陈君墓志铭》:“浮扬清明,升气之乡;沉翳浊黑,降形之宅。其升远矣,其孰能追?其降在此,有铭昭之。”
(2).谓神灵下凡现形。 清 袁枚 新齐谐·谢檀霞:“‘我是数百年英魂,飘泊无耦,愿共晨夕,授子服气之法,不必交媾如人世之夫妇也。’且曰:‘鬼差索诈,不必理他,有我在此。’后遂白日降形其家,周旋如妻妾,不饮不食。”
《國語辭典》:收殓(收殮)  拼音:shōu liàn
把尸体装到棺材里去。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买棺收殓,独自一个戴孝守灵。」《老残游记》第五回:「那里吴家业已备了棺木前来收殓。到晚,于学诗、于学礼先后死了。」也称为「殓尸」。
《漢語大詞典》:僇尸
侮辱尸体。晏子春秋·谏下二一:“朽而不敛,谓之僇尸。”
分類:侮辱尸体
《國語辭典》:夷衾  拼音:yí qīn
覆盖棺材的衾被。《仪礼。士丧礼》:「床笫夷衾,馔于西坫南。」汉。郑玄。注:「夷衾,覆尸之衾。」
《國語辭典》:太平间(太平間)  拼音:tài píng jiān
医院或殡仪馆中,暂时停放尸体的处所。
《漢語大詞典》:斩剉(斬剉)
斩杀并碎割尸体。南史·文学传·任孝恭:“ 侯景 寇逼, 孝恭 啟募兵……城陷, 景 斩剉之。”
《漢語大詞典》:敛衾(斂衾)
指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用的被子。敛,通“ 殮 ”。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敛衾。” 郑玄 注:“敛衾,大敛所并用之衾。衾,被也。”礼记·丧大记:“迁尸于牀,幠用敛衾。” 孔颖达 疏:“敛衾者,将拟大敛之时衾被也。既迁尸在牀,而用敛衾覆之也。”
《漢語大詞典》:转尸(轉屍)
亦作“ 转尸 ”。 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韩诗外传》卷三:“生不乏用,死不转尸。”《淮南子·主术训》:“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 高诱 注:“转,弃也。”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朽骨孤於墓,苗裔流於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死不能葬,故尸流转在沟壑之中。”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自 江 淮 至于 清 济 ,户口数十万,自免湖泽者,百不一焉。”
《國語辭典》:火家  拼音:huǒ jiā
伙计。《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
《國語辭典》:海葬  拼音:hǎi zàng
一种葬礼。将尸体或骨灰投入海中,称为「海葬」。
《國語辭典》:尸灵(屍靈)  拼音:shī líng
1.尸体。句道兴本《搜神记。行孝第一》:「王僧兄弟二人,遂杀刘寄,抛尸灵在东园枯井里埋之。」
2.灵柩。句道兴本《搜神记。行孝第一》:「时会稽太守刘惠明当官孝满,遂将死女尸灵归来。」
《漢語大詞典》:尸葬
葬埋尸体。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四章:“有私产则有田宅、工业、商货之争讼多焉,有尸葬则有墓地之狱焉。”
《漢語大詞典》:抗衾
丧礼仪节之一。将衾被盖上尸体。礼记·丧大记:“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 郑玄 注:“抗衾者,蔽上,重形也。” 陈澔 集说:“抗衾,举衾以蔽尸也。”
《漢語大詞典》:水银浸(水銀浸)
殉葬的金玉等器物,被大殓时涂于尸体上的水银所浸染而形成的斑点。 鲁迅 《彷徨·离婚》:“ 七大人 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接着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买得,至迟是 汉 。你看,这一点是“水银浸”。’”
《國語辭典》:盛殓(盛殮)  拼音:chéng liǎn
将死者装殓在棺材里。《红楼梦》第六七回:「尤三姐自尽之后,尤老娘和二姐儿、贾珍、贾琏等俱不胜悲恸,自不必说,忙命人盛殓,送往城外埋葬。」
分類:尸体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