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四塞  拼音:sì sài
1.四方藩卫的国家。《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2.四境均有要塞、天险,比喻险固。《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
3.充塞四方。《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其夏,黄雾四塞终日。」《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布雾散。」
4.四方蔽塞。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國語辭典》:萧墙(蕭牆)  拼音:xiāo qiáng
萧,肃敬。墙,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漢語大詞典》:藩垣
(1).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毛 传:“藩,屏也,垣,墻也。”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公( 郑玄 )久游南 夏 ,今艰难稍平,儻有归来之思,无寓人於室,毁伤其藩垣林木,必缮治墙宇以俟还。” 清 许承钦 《吕梁洪》诗:“乃知天工存地险,千里一曲当藩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迨 粤中 大府遣兵隳之, 澳 夷不敢言,而实不便於藩垣之弛也。”
(2).比喻卫国的重臣。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閤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3).比喻藩国、藩镇。 唐 刘禹锡 《贺雪镇州表》:“ 王承宗 效顺著明,復其官爵;所献二郡,别置藩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甲子,詔曰:‘ 周 建侯邦,四国有藩垣之助; 唐 分藩镇,北边无强敌之虞。’” 明 张居正 《苑田纪》:“夫以宗国藩垣之重, 荆楚 饶沃之区,加以当时礼越诸藩,分不嫌於厚植,化洽南祀,民咸乐於子来。”
《漢語大詞典》:碧嶂
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唐 李白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诗:“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宋 范成大 《致爽阁》诗:“碧嶂横陈似断鼇,画阑相对两雄豪。” 元 乃贤 《送胥有仪南归》诗:“立马望华盖,君家碧嶂东。”
《分类字锦》:挂衣
刘孝威妾薄命篇玉篸久落鬓罗衣长挂屏李洞 水墨障子诗 挂衣岚气湿,梦枕浪头舂。
分类:挂衣屏障
《國語辭典》:铁山(鐵山)  拼音:tiě shān
产铁矿的山。《汉书。卷九一。货殖传。白圭传》:「致之临邛,大憙,即铁山鼓铸,运筹算。」《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陕宣润饶衢信五州,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铅山四。」
《漢語大詞典》:巨防
(1).大堤。吕氏春秋·慎小:“巨防容螻,而漂邑杀人;突洩一熛,而焚宫烧积。” 高诱 注:“巨,大;防,隄也。” 唐 皮日休 《河桥赋》:“乃絙乃杠,乃舆乃梁,功既夺於利涉,力可侔於巨防。”宋史·食货志上一:“卿聿修稼政,巨防屹然,有怀勤止,深用嘆嘉。”
(2).深谷陡堑旁的崖岸。本指 战国 时 齐 地 防门 。韩非子·初见秦:“ 齐 之清 济 、浊 河 ,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陈奇猷 集解引 王先谦 曰:“《水经注·济水》:‘ 平阴 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 济 ;河道所由,名 防门 ,去 平阴 三里。 齐侯 堑 防门 即此也。其水引 济 ,故瀆尚存。’……巨防,即 防门 。” 晋 左思 《蜀都赋》:“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
(3).引申为巨大的屏障。 唐 阎随侯 《西岳望幸赋》:“倬彼灵岳,杰出 秦 畿,豁为巨防,壮哉皇威。” 前蜀 韦庄 《天井关》诗:“斸开嵐翠为高垒,截断云霞作巨防。”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中堂事记纪行录:“﹝ 居庸关 ﹞控扼南北,实为古今巨防。”
《漢語大詞典》:巨藩
1.重要的屏障。
分類:屏障
《分类字锦》:隔坐
吴录纪骘字子上孙休时父亮为尚书令而骘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坐
分类:屏障
《漢語大詞典》:层嶂(層嶂)
谓重迭如屏障的山峰。 宋 文同 《青乌》诗:“青乌客馆之东轩,前对 长江 隔层嶂。” 明 高启 《登阳山绝顶》诗:“长风吹人度层嶂,不用仙翁 赤城 杖。”
《分类字锦》:遮风(遮风)
白居易 何处春先到诗 就日移轻榻,遮风展小屏。
分类:屏障
《漢語大詞典》:南藩
亦作“ 南蕃 ”。
(1).犹南疆。史记·赵世家:“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 漳 、 滏 之险,立长城,又取 藺 、 郭狼 ,败 林 人於 荏 ,而功未遂。”陈书·高祖纪上:“公赤旗所指,祅垒洞开,白羽纔撝,兇徒粉溃。非其神武,久丧南藩。” 唐 杜甫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2).南方的屏障。《隋书·高祖纪下》:“ 有梁 之国,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
分類:南方屏障
《漢語大詞典》:垣翰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 传:“垣,墻也。翰,干也。”后以“垣翰”比喻屏障或国家的重臣。 唐 白居易 《除某官王某魏博节度使制》:“为我垣翰,永孚于休。”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方镇乃国之垣翰,禁衞实予之爪牙。” 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失守》:“御侮握兵权,卫国居垣翰。”
《漢語大詞典》:岩嶂(巖嶂)
亦作“ 巖鄣 ”。亦作“ 巖障 ”。 直如屏障的高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水有二源,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 小陇山 ,巖嶂高险,不通轨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今 汝水 西出 鲁阳县 之 大盂山 黄栢谷 ,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南齐书·州郡志:“夷獠丛居,隐伏巖障。”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诗:“巖嶂随高步,琴尊奉胜游。”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西望群山靡迤,巖嶂深秀,宛如吾庐。”
《國語辭典》:障子  拼音:zhàng zi
1.以芦苇、竹子或成行树木所做成的屏障。
2.日本人指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