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詶应(詶應)
应对。南史·王惠传:“ 陈郡 谢瞻 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羣从造 惠 ,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惠 时相詶应,言清理远, 瞻 等惭而退。”
分類:应对
《國語辭典》:岂敢(豈敢)  拼音:qǐ gǎn
怎么敢。意谓不敢。《左传。僖公七年》:「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红楼梦》第六五回:「如今既做了夫妻,我终身靠你,岂敢瞒藏一字。」
《漢語大詞典》:然诺(然諾)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漢語大詞典》:专对(專對)
(1).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何晏 集解:“专,犹独也。”汉书·王吉传:“光禄勋 匡衡 亦举 骏 有专对材。” 颜师古 注:“谓见问即对,无所疑也。”明史·刘定之传:“今宜择内藴忠悃,外工专对,若 陆贾 、 富弼 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
(2).单独应对。后汉书·马援传:“ 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 唐 元稹 《翰林学士承旨记》:“大凡大誥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他人无得而参。”
《漢語大詞典》:中大夫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
(2). 汉 官名。备顾问应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拜为中大夫。”
《漢語大詞典》:善应(善應)
(1).善于应对。老子:“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2).犹吉兆。北史·隋滕穆王纶传:“ 纶 以 穆王 故,当 文帝 世,每不自安, 煬帝 即位,尤被猜忌, 纶 忧惧,呼术者 王琛 问之, 琛 答曰:‘王相禄不凡。滕,即腾也,此字足为善应。’”
《國語辭典》:酬应(酬應)  拼音:chóu yìng
1.交际、应酬。元。吴师道〈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
2.应对、应答。《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吴平侯景传》:「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國語辭典》:酬对(酬對)  拼音:chóu duì
应答、对答。《后汉书。卷五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申屠蟠》:「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列传七。熊克》:「尤淹习宋朝典故,有问者酬对如响。」
《漢語大詞典》:妙解
(1).精通。晋书·王珉传:“时有外国沙门,名 提婆 ,妙解法理。”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六章:“五年之中,强敏者既听兼通数学,中才者亦得以妙解一门。”
(2).善于说解,善于应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子之妙解,无为不可。”
(3).精妙的解释。 唐 梁肃 《天台法门议》:“赞 龙树 之遗论,从 南岳 之妙解。” 宋 秦观 《次韵奉酬丹元先生》:“二景入妙解,元气含烟词。”
《國語辭典》:辞令(辭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礼记。冠义》:「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作「词令」。
《漢語大詞典》:拙讷(拙訥)
亦作“拙吶”。 谓才疏口拙,不善应对。多用作谦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明 方孝孺 《益斋记》:“余惊骇其为奇士,而惜余拙呐不能与之往復詰难也。” 清 陈确 《气禀清浊说》:“聪明材辨者,或多轻险之流;迟钝拙呐者,反多重厚之器。”
《漢語大詞典》:词命(詞命)
(1).词令,聘问应对之词。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 周 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然协词命者属行人,读誓禁者属讶士,则使臣之职,首重修辞。”参见“ 词令 ”。
(2).词翰策命。 宋 汪藻 《奏论宋晦落职不当行词状》:“臣以为如 宋晦 辈治之不胜其多,何足一一烦朝廷词命。”辽史·文学传上·李澣:“且 澣 富於文学,方今少有伦比,若留掌词命,可以增光国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翰林学士专掌词命代草,然亦有预议朝政者。”
《國語辭典》:词令(詞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如:「我希望听到的是真心话,而不是那些好听的外交词令。」也作「辞令」。
《國語辭典》:否否  拼音:fǒu fǒu
表示不同意。《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分類:应对
《漢語大詞典》:参对(參對)
参见和应对。后汉书·陈忠传:“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宋 苏轼 《谢监司启》:“烦歊尚炽,参对未期。”
分類:和应应对
《國語辭典》:词令(詞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如:「我希望听到的是真心话,而不是那些好听的外交词令。」也作「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