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时病(時病)  拼音:shí bìng
1.当时的弊病。《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讥陈时病,皆本仁义。」唐 元稹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所以顺人情而急时病也。」
2.流行病。《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潘松也认得青衣女童,是邻舍王家女儿,叫做王春春,数日前,时病死了。」
《漢語大詞典》:阙政(闕政)
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汉书·严助传:“朝有闕政,遗王之忧。” 颜师古 注:“言朝政有闕,乃使王有忧也。”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中外之议,谓公不司文柄,为朝廷闕政。”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农末之相倾,而平糴之法不立;贫富之相役,而占田之数无限,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
《漢語大詞典》:失得
(1).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 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 宋 曾巩 《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
(2).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輒言误,误岂可数乎!”
《國語辭典》:时弊(時弊)  拼音:shí bì
当时的弊端、祸害。宋。孙奭〈孟子正义序〉:「导王化之源,以救时弊。」
《漢語大詞典》:针石(針石)
亦作“鍼石”。
(1).用砭石制成的石针。古代针灸用石针,后世用金针。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在肌肤,鍼石之所及。”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和 鹊 虽不长生,而针石不可谓非济命之器也。”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汤沐具而蟣虱相吊,针石炽而痈疽立溃。” 明 李东阳 《吴原博修撰医俗亭》诗:“託君多病躯,藉此鍼石手。”
(2).即砭石。形如玉,可以制针灸用的石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砭石:“按《东山经》云: 高氏之山 , 鳧丽之山 ,皆多针石。 郭璞 注云:可为砭针也。”
(3).比喻摆脱困阨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病:“万里之朝,日闻唯唯,而后闻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药鍼石。”
《漢語大詞典》:弊源
弊病产生的根源。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庶可杜絶弊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惟孜孜以培养凋残、釐剔奸骫为务,欲求清絶弊源。”
《漢語大詞典》:极弊(極弊)
(1).极其衰败。 明 杨守陈 《重锓〈诚意伯文集〉序》:“惟 元 奄四海而垂八纪,极弊大乱,开闢以来未有也。”
(2).严重的弊病。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盖 孔子 深见夫当时贵族政治之极弊,故救时之策,以此为第一义。”
《漢語大詞典》:弊蠹
弊病、祸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樊莹》:“ 樊莹 知 松江府 , 松 赋重役繁,自 周文襄公 后,法在人亡,弊蠹百出。” 清 温肃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奏折》:“立宪徒託空言,弊蠹因而丛积。”
分類:弊病祸害
《漢語大詞典》:四病
佛教语。指修行中的四种弊病。 宋 苏轼 《送寿圣聪长老偈》序:“佛説:作、止、任、灭,是谓四病。”
《漢語大詞典》:病质(病質)
(1).犹病体。 宋 强至 《代谢再任表》:“力丐閒州,少安病质。而恩生望外,事与愿违。”
(2).疾病或弊病的实质。 章炳麟 《文学说例》:“ 姊崎正治 曰:‘……有表象主义,即有病质。’”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赋颂之文,声对之体,或反以代表为工,质言为拙,是则以病质为美疢也。”
《漢語大詞典》:针艾(針艾)
亦作“鍼艾”。
(1).中医谓以针刺和以艾灼穴位。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愚人乃不肯信汤药鍼艾,况深於此者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当以疾病为諭,安得不用汤药鍼艾救之哉?” 章炳麟 《人无我论》:“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
(2).喻救治社会弊病的方法。 南朝 宋 袁淑 《吊古文》:“以往古为镜鑑,以未来为鍼艾。”
《國語辭典》:利弊  拼音:lì bì
利益与弊病。明。何景明〈应诏陈言治安疏〉:「必能陈说利弊,开道祸福,指斥时事,为切心之言,以悟陛下矣。」《文明小史》第六○回:「知道其中利弊,将来实行之际,才不致碍手绊脚。」
《國語辭典》:通病  拼音:tōng bìng
一般人所共有的弊病。如:「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必须努力克服。」
《漢語大詞典》:世弊
社会的弊病。 宋 梅尧臣 《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已能明世弊,枉作幕中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鲍防:“ 防 工於诗,兴思优足,风调严整。凡有感发,以讥切世弊,正国音之宗派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编:“志士欲救世弊,则穷竭神虑,举其知闻。”
分類:社会弊病
《漢語大詞典》:积敝(積敝)
(1).亦作“ 积弊 ”。累积弊病。荀子·王制:“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曰积佚。”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矦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及承微积敝,王室遂卑。”
(2).指积久的弊端。宋书·武帝纪中:“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匱。”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庙,蠲减租责,策徵贤良,褒德及先,赏功延嗣,敬宾养老,念旧睦亲,生人之积弊尽除,有国之頽纲必举。”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陛下不能如此,苟於积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而於天下国家愈其无补也。” 清 林则徐 《颁发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稿》:“名为健卒而精力疲惫不堪,委以查私而贿赂公行滋甚,此种积弊,实堪痛恨!”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3).谓长期艰危。《后汉书·李固传》:“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