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烧(發燒)  拼音:fā shāo
1.一种生理病理反应,也称为「发热」、「发热反应」。是指身体控制体温的神经中枢为因应身体所需将体温设定至高于正常范围。最常引起发烧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黴菌等。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和药物等也是可能的原因。
2.比喻非常兴盛或狂热。如:「最近股市又发烧了。」
《漢語大詞典》:害疼
感觉疼。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咬你这一口儿,你害疼呵。”
分類:感觉
《國語辭典》:补色(補色)  拼音:bǔ sè
在光环谱上相对位置的颜色,即对比色。参见「对比色」条。
《國語辭典》:闷气(悶氣)  拼音:mèn qì
郁结在胸中的怨怒之气。《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只聂慕政一肚子的闷气,没有能发泄得出。」《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个东西实在可恶!然听说他武艺很高,手底下能开发五六十个人呢,我们这口闷气咽得下去吗?」
《國語辭典》:手感  拼音:shǒu gǎn
用手触摸时的感觉。如:「这件衣服的手感很好。」
分類:抚摸感觉
《國語辭典》:嗅觉(嗅覺)  拼音:xiù jué
人体或一些动物鼻腔上的黏膜有嗅细胞,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刺激嗅细胞,其神经冲动由嗅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嗅觉,能辨别物的香臭。也作「臭觉」。
《漢語大詞典》:十二舍
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及其感觉的对象。鬼谷子·本经阴符:“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陶弘景 注;“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参见“ 六根 ”。
分類:感觉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国语辞典》:止痒(止痒)  拼音:zhǐ yǎng
停止发痒的感觉。如:「治疗蚊虫叮咬的药膏通常都有止痒的效果。」
《国语辞典》:凉珊珊(凉珊珊)  拼音:liáng shān shān
形容清凉的感觉。宋。孔平仲〈月夜〉诗:「六合静皎皎,万木凉珊珊。」也作「凉渗渗」。
《国语辞典》:胀痛(胀痛)  拼音:zhàng tòng
腹部因消化不良所引起胀满疼痛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谶悔(讖悔)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讖,通“ 懺 ”。 明 汤显祖 《与门人李超无书》:“此时惟有痛自讖悔,尽消业缘。”
《國語辭典》:发胀(發脹)  拼音:fā zhàng
形容体积变大,膨胀。如:「这一餐实在太丰盛了,我吃到肚子发胀才不得不停筷。」
《國語辭典》:发痒(發癢)  拼音:fā yǎng
1.因外物的刺激而全身或局部产生想要抓搔的感觉。如:「对海鲜过敏的人,只要吃一点就全身发痒。」
2.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地急著想有所行动。如:「歌迷一知道自己的偶像出专辑,就心里发痒,不买不快。」
《國語辭典》:美感  拼音:měi gǎn
对美的感觉与体认。
《國語辭典》:肉感  拼音:ròu gǎn
肉体所引发的刺激或感觉。如:「舞台上的表演者特地穿著肉感十足的表演服装,增加演出的感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