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7
词典
1
分类词汇
44
佛典
2
共44,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分类词汇
(续上)
降魔杵
天铎
圆磬
禅锡
礼术
金刚界
缘觉乘
玉华宗
踏罡步斗
五位君臣
步斗踏罡
胎藏界
水陆道场
九缘
《漢語大詞典》:
降魔杵
佛教法器。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亦泛指古代的一种棒状武器。
《
宋史·呼延赞传
》
:“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
《西游记》
第四二回:“那 木叉 按下云头,将降魔杵,如筑墻一般,筑了有千百餘下。”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
:“八大刹佛作,媲美 苏州 。而 重寧寺 佛作,则照内工做法……如华盖、琵琶、佛魔杵、九环锡杖。”
分類:
佛教
教法
法器
佛寺
中金
金刚
塑像
《漢語大詞典》:
天铎(天鐸)
(1).
《
论语·八佾
》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六:“ 胡武平
《上吕丞相啟》
:‘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清
章学诚
《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
》
:“圣如 孔子 ,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分類:
上天
宣布
布教
教化
木铎
布政
政教
教法
法令
大铃
《漢語大詞典》:
圆磬(圓磬)
佛教法器名。用铜制成,形状象钵。
分類:
佛教
教法
法器
用铜
《漢語大詞典》:
禅锡(禪錫)
即佛教法器锡杖,杖头有锡环,故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
:“ 世宗 赐‘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吹禪锡鸣’一联。”
分類:
佛教
教法
法器
锡杖
杖头
《漢語大詞典》:
礼术(禮術)
礼教法术。
《
文选·陆倕〈新漏刻铭〉
》
:“世道交丧,礼术销亡。” 刘良 注:“时道交错丧乱,故礼教法术销散亡灭也。”
分類:
礼教
教法
法术
《国语辞典》:
金刚界(金刚界)
拼音:
jīn gāng jiè
中国佛教密宗二部教法之一。以《金刚顶经》传承的教法修行。唐朝时由南印度金刚智传入中国,再东传日本和韩国。《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卷上》:「其有得传金刚界法者,顿见菩提,入曼荼罗。」
分类:
中国
佛教
密宗
教法
传承
修行
《漢語大詞典》:
缘觉乘(緣覺乘)
佛教语。佛教以车乘喻教法。佛对机说法,一般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或加人乘、天乘为五乘。缘觉乘即三乘或五乘中之一乘。 隋 智顗
《法华文句》
卷七之上:“五乘者,五戒乘出三途苦,十善乘出人道八苦,声闻乘出三界无常苦,缘觉乘出从他闻法苦,菩萨乘出内无利智外无相好苦。”参见“ 缘觉 ”。
分類:
缘觉乘
佛教语
佛教
车乘
喻教
教法
《國語辭典》:
缘觉(緣覺)
拼音:
yuán jué
一种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类,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證涅槃。另外他也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證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导师。缘觉是梵语辟支佛的意译,唐僧慧苑认为,辟支佛意译作缘觉是错误的,应译作独觉才正确。《中观论疏。卷一末》:「问:『小乘有声闻、缘觉二人……缘觉不禀教,声闻禀教。』」
分類:
缘觉
佛教语
梵语
《漢語大詞典》:
玉华宗(玉華宗)
佛教法相宗的别名。 唐 玄奘 曾于 玉华宫 译佛经,而他又尊宗法相,故称。参见“ 玉华宫 ”。
分類:
佛教
教法
法相宗
玄奘
《漢語大詞典》:
玉华宫(玉華宫)
(1).宫殿名。在 陕西 宜君 之 凤凰谷 ,建于 唐 贞观 二十一年, 永徽 二年废为佛寺。 玄奘法师 曾于此译经。见 宋 王溥
《
唐会要·玉华宫
》
。
(2).指仙境。 宋
苏舜钦
《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
:“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綵虹。佛氏解为银世界,仙家多住玉华宫。”
分類:
宫殿
宫殿名
殿名
仙境
陕西
凤凰
《漢語大詞典》:
踏罡步斗
道教法师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脚踏在天宫罡星斗宿之上。 元
无名氏
《翫江亭》
第二折:“我踏罡步斗驱邪祟,仗着剑书符呪水。”
《水浒传》
第八九回:“ 公孙胜 在军中仗剑作法,踏罡步斗,敕起五雷。” 明
无名氏
《广成子》
第四折:“踏罡步斗通三界,保养丹砂体自清。”
《冷眼观》
第十三回:“他上来请老太太拈了香,故意的踏罡步斗、上表章、焚符籙,拿班做势的忙碌了一大阵。”亦作“ 踏罡布斗 ”。
《水浒传》
第七九回:“只听得山顶上连珠炮响,芦苇中颼颼有声,却是 公孙胜 披髮仗剑,踏罡布斗,在山顶上祭风。”
《续儿女英雄传》
第一回:“每日踏罡布斗,念诵真言。”
分類:
道教
教法
法师
作法
步伐
脚踏
天宫
星斗
斗宿
《国语辞典》:
五位君臣
拼音:
wǔ wèi jūn chén
中国禅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价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创,用以诱导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现象关系的说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来、兼带。将五位配以君臣则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
人天眼目
》卷三:「僧问曹山五位君臣旨诀,山云:『正位即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众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
分类:
中国
禅宗
曹洞宗
教法
弟子
《国语辞典》:
步斗踏罡
拼音:
bù dǒu tà gāng
道教法师设坛建醮时,为求遣神召灵而礼拜星斗的步态和动作。参见「步罡踏斗」条。《孤本元明杂剧。李云卿。第四折》:「书符咒水,全无作用;步斗踏罡,专一胡躧。」
分类:
道教
教法
法师
建醮
礼拜
星斗
步态
和动
《国语辞典》:
胎藏界
拼音:
tāi zàng jiè
中国佛教密宗二部教法之一。以《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传承的教法修行。主要是修习菩提心和大悲心。唐朝时由中印度无畏传入中国,再东传日本和韩国。
分类:
中国
佛教
密宗
教法
传承
修行
《國語辭典》:
水陆道场(水陸道場)
拼音:
shuǐ lù dào cháng
一种佛教法会。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法会期间以诵经、设斋、礼佛、拜忏为主。以使六道众生脱离苦海。水陆是概括六道众生的生存环境,故称为「水陆道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红楼梦》第一○一回:「做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保佑家口安宁,亡者升天,生者获福。」也称为「水陆法会」、「水陆斋」。
分類:
水陆道场
佛教
教法
法会
僧尼
诵经
礼佛
拜忏
《漢語大詞典》:
九缘(九緣)
佛教法相宗的九种因缘。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
:“若浮屠所谓九缘:一曰空缘,二曰明缘,三曰根缘,四曰境缘,五曰作意缘,六曰分别依,七曰染净依,八曰根本依,九曰种子依。”
分類:
佛教
教法
法相宗
九种
种因
因缘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