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4,分5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聚散
云散
朝散
散发
萧散
萧散
散官
中散
散花
散花
散步
吹散
散大
散漫
散郎
《國語辭典》:聚散  拼音:jù sàn
聚合与离散。《庄子。则阳》:「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身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國語辭典》:云散(雲散)  拼音:yún sàn
像天上的云般四处分散。《红楼梦》第一○○回:「宝玉想念黛玉,因此及彼,又想跟黛玉的人已经云散,更加纳闷。」
《漢語大詞典》:朝散
朝散大夫的省称。 隋 时设置的散官名。 唐 宋 时文阶官之制,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 元 朝时升至从四品下, 明 时废除。 唐 白居易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言怀》:“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续资治通鉴·宋太祖端拱元年:“近制,宰相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散阶。”参阅通典·职官三四
《國語辭典》:散发(散發)  拼音:sàn fā
散布、发出。如:「散发传单」、「兰花散发出阵阵清香。」
《國語辭典》:散发(散髮)  拼音:sàn fǎ
1.披发。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閒敞。」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比喻解冠隐居。《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南史。卷四七。虞玩之传》:「虞公散发海隅,同古人之美,而东都之送,殊不蔼蔼。」
《國語辭典》:萧散(蕭散)  拼音:xiāo sǎn
1.閒散。《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度野服萧散,与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2.离散冷清。《文选。潘岳。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漢語大詞典》:萧散(蕭散)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國語辭典》:散官  拼音:sǎn guān
有其名而閒散无职事的官,多用为朝廷重官的酬佣,品秩高下,待遇厚薄,各代不一。《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高祖又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朝议大夫、朝散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
《漢語大詞典》:中散
中散大夫的省称。 三国 魏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称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及夫 中散 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饮,素琴晨张。”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 中散 山阳 锻, 愚公 野谷 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 龟年 喧笛管, 中散 闹筝琶。”
《漢語大詞典》:散花
(1).使花朵飘散。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 ,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3).指散花天女。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 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参见“ 散花天女 ”。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 散华 ”。
(5).舞曲名。隋书·音乐志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
(6).楼名。在 四川 成都 。 唐 李白 《登锦城散花楼》诗:“日照 锦城 头,朝光 散花楼 。” 王琦 注:“ 散花楼 ,在 摩訶池 上, 蜀王 秀 所建。”
《漢語大詞典》:散花天女
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説甚么出水 洛神 ,还疑作散花天女。”
分類:佛经人物
《漢語大詞典》:散华(散華)
(1).为供佛而散撒花朵。《无量寿经》卷下:“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2).佛教语。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华”。华,花。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序品》:“佛赴缘作散华贯华两説,结集者按説传之,论者依经申之。”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序品之二:“一者随国法不同,如 震旦 有序铭之文, 天竺 有散华贯华之説也。”
《漢語大詞典》:散花
方言。坍塌。 丛深 《百年大计》:“将来柱子上边跑起大吊车来,震动的那样厉害,要再遇着地上有个震动啥啦的,那不就散花了吗?”
分類:方言坍塌
《國語辭典》:散步  拼音:sàn bù
随意走走。唐。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西游记》第一○回:「独自一个,散步荒郊草野之间。」
《漢語大詞典》:吹散
(1).吹之使散开。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虎 於 太极殿 前起楼,高四十丈……时亢旱,舂杂宝异香为屑,使数百人於楼上吹散之,名曰‘芳尘’。” 宋 苏轼 《六月七日》诗:“电眸虎齿霹靂舌,为余吹散千峰云。” 茅盾 《锻炼》十二:“东北风吹散了满天的浮云。”
(2).犹拆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你自私受软口汤,到来吹散我们,我们自有説话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真如镇典铺来信一》:“﹝城内穷民﹞刻下恐破城之后玉石不分,为贼尽力把守,未能速灭。倘得吹散此辈,然后攻城为容易。”
(3).谓消弭事端。《快心编一集》第一回:“我不是与 郝 家有甚亲故替他吹散,实是为你计算。”
《漢語大詞典》:散大
普遍而广大。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雷震百里,风亦如之,至於 太山 不崇朝而徧雨天下,异於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
分類:普遍广大
《國語辭典》:散漫  拼音:sàn màn
分布纷乱。《文选。谢惠连。雪赋》:「其为状也,散漫交错。」
《國語辭典》:散漫  拼音:sǎn màn
随便、不受拘束。唐。李白 怀仙歌:「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漢語大詞典》:散郎
官名。郎官之一种。晋书·夏侯湛传:“而官不过散郎,举不过贤良。”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 唐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上在东宫,闻宫人诵 稹 歌诗而善之,及即位, 谭峻 归朝,献 稹 歌诗百餘篇。上问:‘ 稹 安在?’对曰:‘今为散郎。’”
分類:官名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