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6,分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施行
施行
西施
施设
不施
设施
施为
布施
报施
施用
法施
施惠
博施
好施
先施
《國語辭典》:施行  拼音:shī xíng
1.法令公布后,经过一定期间而见诸实施,即使法令发生效力。
2.执行、实践。《文选。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可蠲复近墓五家,长给洒扫,便可施行。」《红楼梦》第五五回:「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
《漢語大詞典》:施行
逶迤斜行。 宋 陆游 《晚游东园》诗:“药瓢藜杖合施行,独往山林已歃盟。”
分類:逶迤斜行
《國語辭典》:西施  拼音:xī shī
1.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苧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也称为「西子」、「先施」。
2.绝色美女的代称。《荀子。正论》:「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3.比喻落花。唐。李商隐 景阳井诗:「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唐。韩偓 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漢語大詞典》:施设(施設)
(1).实施;实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吴起 《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清 戴名世 《承德郎工部屯田刘公墓志铭》:“自是益大肆其力於学……经世有用之学无所不贯穿,惜不得尽见之施设,而所施设一二未足以尽公之志也。”
(2).安排;措置;措施。汉书·尹翁归传:“会 田延年 为 河东 太守,行县至 平阳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延年 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閲数十人,次到 翁归 ,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 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朕以比来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师,亲问其施设优劣,将行黜陟。” 明 李东阳 《明故罗公墓志铭》:“方将大有施设,时已沾疾。”
(3).陈设;布置。南史·恩倖传·阮佃夫:“中书舍人 刘休 尝诣之,遇 佃夫 出行,中路相逢,要 休 同反。就席便命施设,一时珍羞,莫不毕备。”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既而延入小斋,不甚高敞,四壁施设,皆古书名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乃自开一房,其间施设幡像,有板壁遮以幕。”
(4).犹施展。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
《漢語大詞典》:不施
不见施用。 唐 韩愈 《贞耀先生墓志铭》:“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不简慢。施,通“ 弛 ”。《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 刘宝楠 正义:“不施, 汉 石经同。释文作‘不弛’。施、弛二字,古多通用……此文不施,即‘不弛’假借。 郑 注《坊记》云:‘弛,弃忘也。’”
《國語辭典》:设施(設施)  拼音:shè shī
1.规划施行。《淮南子。兵略》:「夜则多火,晦冥多鼓,此善为设施者也。」
2.设备。如:「交通设施」、「公共设施」。
《國語辭典》:施为(施為)  拼音:shī wéi
施展作为。唐。韩愈〈爱直赠李君房别〉:「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红楼梦》第四回:「我也知道,守著舅舅姨爹处住著,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著,好任意施为。」
《國語辭典》:布施  拼音:bù shī
1.散发、公布。《墨子。非命上》:「先王之书,所以出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
2.佛家六度之一。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施舍给人。就施舍的内容区分包括:财物的施舍,佛法的施舍,及给予安全感。《增一阿含经》卷一六:「好喜布施,持八关斋。」《西游记》第一五回:「那三藏在马上接了道:『多承布施!多承布施!』」也作「布施」。
《國語辭典》:布施(佈施)  拼音:bù shī
散发财物以救济穷苦的人。《红楼梦》第三九回:「我明儿做一个疏头,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头,攒了钱,把这庙修盖,再装潢了泥像,每月给你香火钱烧香,岂不好?」也作「布施」。
《國語辭典》:报施(報施)  拼音:bào shī
报答施与。《书经。益稷》「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句下汉。孔安国。传:「非但人应之,又乃明受天之报施,天又重命用美。」《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國語辭典》:施用  拼音:shī yòng
1.施行。《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南史。卷六○。徐勉传》:「天监初,官名互有省置,勉撰立选簿奏之,有诏施用。」
2.使用。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二。记事》:「后柴无子,所积俸缗数屋,未尝施用。」宋。苏轼〈石恪画维摩颂〉:「挟方储药如丘山,卒无一药堪施用。」
《國語辭典》:法施  拼音:fǎ shī
解说佛法,使听闻者获益。《大宝积经。卷十三。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六》:「加用法施,救济危厄。」
《國語辭典》:施惠  拼音:shī huì
给予恩惠、德泽。如:「他施惠于人,从不求回报,在乡里中赢得美名。」
分類:施惠恩惠
《漢語大詞典》:博施
普遍施与;多多给予。礼记·祭义:“博施备物,可谓不匱矣。”旧唐书·代宗纪:“故爱人之礼,先以博施;富国之源,必均节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蒙君博施,今以功德消罪。”
《漢語大詞典》:好施
喜好施舍。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羽》:“闻其羽声,使人善养而好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施丐:“好施固是天性,又是阴德,然亦有儘可商者。” 清 钱谦益 《岳骏声父九德加赠整饬徐淮道兵备河南按察副使制》:“好施急难,侠骨犹存。”
《國語辭典》:先施  拼音:xiān shī
1.先拜访或馈赠礼品。《礼记。中庸》:「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长途不觉委顿,所以不曾便来晋谒,反劳大人先施。」
2.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参见「西施」条。《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