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畏(無畏)  拼音:wú wèi
1.没有畏惧。《礼记。表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一百五十赞佛颂〉:「无畏功德中,斯但显少分。」
2.佛教用语。指对自己有信心。《瑜伽师地论》卷七:「于自所證未得无畏。」
《國語辭典》:什么(什麼)  拼音:shén me
1.疑问代名词,专指事物。如:「每天下班后,你都在做什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甚么」。
2.指示代名词,泛指一般事物。如:「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别这样吞吞吐吐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无人,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说什么?」也作「甚么」。
3.疑问形容词。如:「你住在什么地方?」《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是部什么书,我还不晓得名目,请悔兄指教。」也作「甚么」。
4.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也作「甚么」。
《國語辭典》:毋庸  拼音:wú yōng
不必。《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毋庸,待我去,令洛阳豪居间乃听。』」也作「无庸」、「无庸」。
分類:无须
《國語辭典》:馀事(餘事)  拼音:yú shì
1.正事以外或不相干的其他小事。《红楼梦》第四回:「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著棋而已,馀事多不介意。」
2.尚待处理的事。如:「我还有馀事未了,要赶回去处理。」
《國語辭典》:公理  拼音:gōng lǐ
1.世人所公认的道理。《文明小史》第二○回:「婚姻可以自由,乃是世界上的公理。」
2.科学上推理的基本,无须證明者。如:「几何公理」。
《漢語大詞典》:专杀(專殺)
(1).擅自杀人。汉书·刑法志:“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旧唐书·柳仲郢传:“ 富平县 人 李秀才 ,籍在禁军,诬乡人斫父墓柏,射杀之。法司以专杀论。”
(2).指无须禀命而可诛戮。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赐以鈇鉞,使得专杀。”辽史·圣宗纪六:“翌日,赐 合卓 剑,俾得专杀。”
《国语辞典》:鲫鱼(鲫鱼)  拼音:jì yú
动物名。鲤形目鲤科。体侧扁,形似鲤,口部无须。体色及体型经人为淘汰及自然环境的支配,变种和变型极多,如金鱼即鲫经过长期人工选育而成的变种。分布于欧、亚二洲,杂食性,生活力极强,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和养殖鱼类。
《漢語大詞典》:勿庸
犹毋庸,无庸。不必,无须。《花月痕》第四六回:“请以各道军务,俱归各道节度督办,勿庸另派大臣。”《老残游记》第三回:“寃枉一定是有的,自勿庸议,但不知有几成不寃枉的?”《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 邹玉峰 疾步走进医生值班室房门,以勿庸置疑的口气说:‘医生,我要出院!’”
分類:不必无须
《國語辭典》:毋须(毋須)  拼音:wú xū
不用、没有必要。如:「这件事我会负责处理,您毋须担心。」
分類:无须不必
《漢語大詞典》:余技(餘技)
指无须耗用主要精力的技艺、技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函三馆里呈餘技。解向词林游戏,曾有 太乙真人 照杖藜。”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意深则味有餘,得心应手,几於无一字不隐愜。其他摹写景物,脱口浑成,犹其餘技也。”
《漢語大詞典》:别忙
无须急速行动或动作。例如:别忙动身。
摆脱急促、紧张的状态;悠着点——常用作叹词
《國語辭典》:潞涿君  拼音:lù zhuó jūn
原为三国时张裕嘲弄刘备无须之言,后以「潞涿君」讥讽没有胡须的人。三国时张裕为刘璋长史,其人多须,刘备嘲谑为「诸毛绕涿居」。刘备,涿县人,无须,故张裕反嘲戏刘备为「潞涿君」。涿,形近「豚」,故借以指「臀」;潞,与「露」谐音。潞涿,犹言「露臀」。《三国志。卷四二。蜀志。周群传》:「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
《漢語大詞典》:远行无急步(遠行無急步)
谓走远路者无须匆忙于一时。《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 灵山 ,路程遥远,老师也不忙在一时,既蒙降临,岂可无一斋之敬。”
《漢語大詞典》:无容赘言(無容贅言)
无须多说。 郭沫若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诗剧、歌剧须得配乐而唱,可无容赘言。”
分類:无须
《國語辭典》:文不加点(文不加點)  拼音:wén bù jiā diǎn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通篇无所涂改。《北史。卷二六。杜铨传》:「又试官人有奇器,并立成,文不加点。素大嗟之,命吏部优叙。」《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也作「文无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