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木头(木頭)  拼音:mù tou
1.木材。《金瓶梅》第四五回:「进钱粮之时,香里头多上些木头,蜡里头多搀些桕油,那里查帐去!」《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子来,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打不了。」
2.比喻愚蠢或不灵活之人。如:「木头木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才听得承晖一路嚷著说:『怎么还不点灯啊?你们都是干甚么的?一大夥儿都是木头,拨一拨、动一动。』」也称为「木头人」、「木人」。
《國語辭典》:木头人(木頭人)  拼音:mù tou rén
比喻愚蠢或不灵活的人。也称为「木头」、「木人」。
《国语辞典》:木头似的(木头似的)  拼音:mù tou sì de
像木头一样,指反应欠灵敏。如:「你别木头似的,人家和你讲话,总要有回应。」《红楼梦》第三五回:「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
《国语辞典》:木头眼镜儿(木头眼镜儿)  拼音:mù tou yǎn jìng ér
(歇后语)瞧不透。比喻对事理看不透澈。如:「他是木头眼镜儿,往往只考虑目前。」
《国语辞典》:和尚拖木头(和尚拖木头)  拼音:hé shàng tuō mù tou
(歇后语)做出了寺。寺音谐「事」。出寺指出事,即发生意外。《西游记》第八三回:「我父子只为受了一柱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国语辞典》:光木头上钻眼(光木头上钻眼)  拼音:guāng mù tou shang zuān yǎn
在平整的木头上强打洞。比喻硬栽赃、强要造成事实。《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你一个尊年人,不想做些好事,只要在光木头上钻眼骗人!」
《漢語大詞典》:做木头(做木頭)
砍伐树木。 郭墟 《我们的血曾流在一起》:“我为了动员牛爬犁上山做木头,又来到了这个…… 黑石子村 。”
《漢語大詞典》:呆木头(呆木頭)
形容一动不动地发呆。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老子 毫无动静的坐着,好象一段呆木头。”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孔子 好象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漢語大詞典》:木头底儿(木頭底兒)
清 代旗装鞋。因其为木制高底,故名。底高有五分、八分至三寸五分、四寸数种,高底作花盆形,低底作船形。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更兼他身子轻俏,手脚灵便,听得婆婆説了,答应一声,便兴兴头头把个肚子腆得高高儿的,两隻三寸半的木头底儿咭噔咯噔走了个飞快,从外头进了二门。”
《漢語大詞典》:木头橛子(木頭橛子)
短木桩。喻指僵化死板。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温敦 :‘看, 萧正使 多么有德性,多么叫人尊敬。走起路来,一步一步都显露出中原的文化来。’ 王龙 :(按不住)‘什么中原文化!一个老木头橛子就是了!’”
《國語辭典》:木头木脑(木頭木腦)  拼音:mù tóu mù nǎo
木,呆、笨。木头木脑形容呆板、迟钝。犹言呆头呆脑。如:「你平时蛮精灵的,为什么换在女孩子面前就变得木头木脑的。」
《国语辞典》:木楂  拼音:mù chá
木头。比喻呆笨的人。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休则管高声骂,相惊諕,看的咱似木楂。」
分类:木头呆笨
《漢語大詞典》:任木
(1).古代车箱下面支撑木的通称。周礼·考工记·輈人:“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輈之长,以其一为之围。” 孙诒让 正义:“车舆下横直材,持任舆之重以行车,通谓之任木…… 黄以周 云:‘凡任木通下轴,当兔、颈、踵诸材。’”
(2).泛指用以支撑的木头。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十一月十八日, 金 人渡 江 ,遂併力兴筑,凡役夫一万餘人,用夜叉、任木等五十餘万条,城成周六里半零六十五步,高三丈。”
《國語辭典》:木石  拼音:mù shí
1.木和石。如:「他的度假小屋,木石环绕,甚为幽静。」《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山海经・北山经》:「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比喻没有知觉、感情。如:「心非木石,见人苦难,当伸援手才是。」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出囹圄中,谁可告愬者!」《宋书。卷八三。列传。吴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國語辭典》:发轫(發軔)  拼音:fā rèn
1.轫,支住车轮,让它不能转动的木头。「发轫」指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子开始行动。引申指出发。《楚辞。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唐。杜甫〈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
2.借指事情的开端。《聊斋志异。卷七。瑞云》:「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
《國語辭典》:发迹(發跡)  拼音:fā jī
发达、得意。《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我状元到手,只为字黜落。知命中该发迹,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来正是仁宗皇帝。」也作「发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