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伦序(倫序)  拼音:lún xù
条理、顺序。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明。杨继盛〈书付尾箕两儿〉:「覆奏本已上,恐本下急,仓促之间,灯下写此,殊欠伦序。」
《國語辭典》:理气(理氣)  拼音:lǐ qì
1.调理呼吸。《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2.文章的义理与气势。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铭〉:「其学以圣贤为宗,其文以理气为主,其行以忠信为本。」
3.理与气,为性理学用语。理是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则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4.中医上使用有行气解郁、补中益气等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宾退杂识》:「螃蟹石七两,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气,去毒火。」
5.专以星象方位定吉凶的堪舆家称为「理气」。
《國語辭典》:理解  拼音:lǐ jiě
1.了解、明白事理。《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林光朝传》:「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2.能以自己的口语、文字或其他符号,将已知的事实与原理、原则作成解释,称为「理解」。
《漢語大詞典》:序事
(1).谓安排事项,使有条理。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 郑玄 注:“序事,次序用乐之事者。” 贾公彦 疏:“云‘掌其序事’者,谓陈列乐器及作之次第皆序之,使不错繆。”
(2).叙述事情。 宋 司马光 《述〈国语〉》:“而先所采集列国,因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但贪序事,毫无音节者,皆非诗之正宗。”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不知铭者,有声之文也,与序事之体异。”
《漢語大詞典》:失伦(失倫)
谓失去应有的条理次序。 明 宋濂 《〈丹崖集〉序》:“近代之文予见之伙矣。大风扬沙而五色为之昏昧,繁音嘈杂而五声为之失伦,求其如 处敬 者抑何其鲜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惟未定藳,目録乃其手编,开卷《木犀酱赋》,乡邦土产,取冠全编……其编次殊为失伦。”
《漢語大詞典》:伦叙(倫敍)
亦作“伦叙”。 有条理;顺序。《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庶政所以伦敍,四门所以穆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闕伦叙。” 清 戴名世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一时名流以伦敍有定,请早建太子。”
分類:条理顺序
《漢語大詞典》:条纲(條綱)
(1).条规纲纪。《魏书·释老志》:“诚以国典一废,追理至难,法网暂失,条纲将乱。” 唐 柳宗元 《弘农公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右言盈简册,左辖备条纲。” 宋 苏辙 《谢除龙图阁学士御史中丞表》:“敝事虽除,而条纲尚紊。民贫未可经远,吏窳难於责功。”
(2).条理纲目。 元 李齐贤 《则天陵》诗序:“记事者,必首年以繫事,所以使条纲不紊也。”
《國語辭典》:井然  拼音:jǐng rán
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如:「这篇文章条理井然。」《明史。卷一五一。列传。吴中》:「先后在工部二十馀年,北京宫殿,长、献、景三陵,皆中所营造。职务填委,规画井然。」
分類:整齐条理
《國語辭典》:筋脉(筋脈)  拼音:jīn mài
血液流通的路径。如:「人身布满大大小小的筋脉。」
《漢語大詞典》:条次(條次)
(1).按次序编排、叙述。宋书·宗越传:“ 襄阳 多杂姓, 伦之 使长史 范覬之 条次氏族,辨其高卑。”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谨条次平贼事宜,一一如后。” 清 方苞 《书〈汉书·礼乐志〉后》:“ 太史公 序礼乐而不条次为书,盖以 汉 兴礼乐皆仍 秦 ,故不合圣制无可陈者。”
(2).条理次序。 唐 韩愈 《曹成王碑》:“治民用兵,各有条次,世传为法。”新唐书·李德裕传:“ 德裕 至,则完残奋怯,皆有条次。”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先后重轻,粗获条次。大小贵贱,迭相维持。”
《漢語大詞典》:条处(條處)
有条理地处置。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凡乡閭冠昏丧祭之法,多取中焉,君必随其丰约而条处其事,窶者或为资给之。”
《國語辭典》:混乱(混亂)  拼音:hùn luàn
杂乱没有次序。如:「现在的交通非常混乱。」《南史。卷六三。羊侃传》:「景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复次序。」
《漢語大詞典》:失统(失統)
(1).谓失去条理,头绪紊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徵也。”
(2).丧失纲纪、准则。 唐 张鼎 《邺城引》:“君不见 汉 家失统三灵变, 魏武 争雄六龙战。”
《漢語大詞典》:条直(條直)
(1).笔直。管子·地员:“羣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必须稀穊均调,行伍条直相当。”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或散髮箕踞,久之用气,其髮条直如植。”
(2).条畅通达。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离纷尨,导滞塞,关百执事,条直显遂,司空拱手以成。”
(3).直截;爽快。朱子语类卷六九:“ 伊川 説这箇做两字, 明道 只做一箇説。 明道 説这般底説得条直。”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美妻原该配丑夫,是天工做下的例子,没有甚么气啕,请条直些成了亲罢!”
(4).有条理。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不分别曰儱侗,物事就理曰条直。”
《漢語大詞典》:条绪(條緒)
(1).条例。南齐书·孙稚珪传:“谨奉圣旨,諮审司徒臣 子良 ,禀受成规,创立条绪……始就成立《律文》二十卷、《録叙》一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时 宗伯 貲产过厚,怨满一乡, 伯念 思稍散之,以结人心……举故券以示小民,或止半价,或许回赎,各有条绪。”
(2).条理头绪。 宋 苏舜卿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初,侍郎通判 密州 ,夫人归焉,典训闈中,事皆有条绪。”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其抚绥之法亦有三,或清查叛产,或量给流亡絶产,或于南山老林垦荒,暂免升科。三事条绪繁重,均赖良有司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