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检察(檢察)  拼音:jiǎn chá
稽查、查看。《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
《漢語大詞典》:专门人民检察院(專門人民檢察院)
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置的检察机关。对其所管辖的范围行使检察权。如军事检察院等。因军队既高度集中而又分驻各地或随时换防,并有高度机密性,故在军队系统内分设各级军事检察院。
《国语辞典》:检察署(检察署)  拼音:jiǎn chá shǔ
侦察刑事被告犯罪證据并提起公诉的司法机关,高等法院以下的各级法院及其分院均有设置。旧时设置各级检察厅,与审判厅或大理院并立。
《漢語大詞典》:人民检察院(人民檢察院)
我国的国家检察机关。主要职权是批准逮捕,决定起诉,出庭支持公诉,以及监督国家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法律等。
《国语辞典》:检察官(检察官)  拼音:jiǎn chá guān
代表国家实施犯罪侦查、提起公诉、实行公诉、协助自诉、担当自诉、指挥刑事裁判的执行及执行其他法令所定职务的司法人员。
《漢語大詞典》:检察厅(檢察廳)
旧 中国 检察机关的通称。 清 朝末年规定设总检察厅及高等、地方、初级检察厅,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北洋军阀政府沿用。
《漢語大詞典》:检察员(檢察員)
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职务的人员。其任免依法律规定。
《國語辭典》:检察院(檢察院)  拼音:jiǎn chá yuàn
大陆地区指审查批准逮捕、决定起诉、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公家机关。
《漢語大詞典》:检察长(檢察長)
检察机关的领导人,领导检察院的工作。有权列席本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对提起公诉的案件,由检察长或由他指定检察员以国家公诉人的资格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监督审判活动是否合法。
《漢語大詞典》:简察(簡察)
检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这里有眼不识 泰山 ,罪应万死,只求老大人自行诛戮,赐免奏闻,以宽某等失於简察之罪,便是大恩了。”
分類:检察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司法  拼音:sī fǎ
1.职官名。掌理刑法。唐代于府置法曹参军,州置司法参军,县置司法,宋沿置。元代始废。
2.一般泛指检察机关或法院依照法律对民事、刑事与行政等案件之审理。
《漢語大詞典》:检断(檢斷)
宋 代司法审讯程序之一。即对囚犯加以检察断放或断遣。 宋 范仲淹 《奏乞于陕西河东沿边行赎法》:“稍通刑名义理,即放归本县充法司,候三周年,检断无失者,与转一资。”
《漢語大詞典》:检勾(檢勾)
亦作“ 检句 ”。 稽查,检察。旧唐书·蒋沇传:“长史 韩朝宗 、 裴迥 咸以推覆检勾之任委之,处事平允,剖断精当,动为羣僚楷式。”新唐书·蒋沇传:“ 河南 尹 韩朝宗 、 裴迥 尝委讯覆检句,而处事平,剖断精允,羣寮莫能望也。”
分類:稽查检察
《漢語大詞典》:何察
查问检察。何,通“ 呵 ”。新唐书·王重荣传:“ 重荣 以父任为列校,与兄 重盈 皆以毅武冠军擢 河 中牙将,主何察。”
分類:查问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