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啭呖呖(囀嚦嚦)
形容歌声婉转清脆。 明 沈君庸 《簪花髻·笑和尚》:“囀嚦嚦,纤柳音摧拍得歌喉絮。”
《國語辭典》:一字一珠  拼音:yī zì yī zhū
1.形容歌声婉转圆润。如:「她唱起歌来一字一珠,非常动听。」
2.形容文章精妙,字字珠玑。《儒林外史》第三回:「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國語辭典》:一串骊珠(一串驪珠)  拼音:yī chuàn lí zhū
骊珠,相传出自骊龙颌下的珍珠。一串骊珠比喻歌声圆润有如成串的珍珠。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恰便似一串骊珠声和韵閒,恰便似莺与燕弄关关。」
《国语辞典》:聋者之歌(聋者之歌)  拼音:lóng zhě zhī gē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瞭解其中真义。《淮南子。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国语辞典》:妙舞清歌  拼音:miào wǔ qīng gē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宋。秦观〈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词:「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恣情的妙舞清歌,呆子弟迎风把火,强风情指山卖磨。」
《国语辞典》:笙歌鼎沸  拼音:shēng gē dǐng fèi
形容歌声、奏乐声齐起,热闹非凡。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国语辞典》:笙歌匝地  拼音:shēng gē zā dì
歌声、奏乐声充满各处。《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此时四马路上,正是笙歌匝地,锣鼓喧天。」
《国语辞典》:轻歌慢舞(轻歌慢舞)  拼音:qīng gē màn wǔ
柔美舒缓的歌声舞蹈。《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二十一。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也作「轻歌曼舞」。
《国语辞典》:绕梁之音(绕梁之音)  拼音:rào liáng zhī yīn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永留耳中。《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也作「馀音绕梁」。
《国语辞典》:歌莺舞燕(歌莺舞燕)  拼音:gē yīng wǔ yàn
形容歌声宛转,舞姿曼妙。元。曾瑞〈青杏子。花月酒家楼套〉:「明眸皓齿,歌莺舞燕,各逞温柔,人俊惜风流。」也作「舞燕歌莺」。
《国语辞典》:舞燕歌莺(舞燕歌莺)  拼音:wǔ yàn gē yīng
形容歌声婉转,舞姿曼妙。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三出:「计日周秦兼并,烽烟罢警,正好酣柳迷花,舞燕歌莺。」也作「歌莺舞燕」。
《国语辞典》:玉润珠圆(玉润珠圆)  拼音:yù rùn zhū yuán
形容文词圆熟或歌声圆润。参见「珠圆玉润」条。如:「他的歌声玉润珠圆,使人有绕梁三日之感。」
《国语辞典》:虞歌决别(虞歌决别)  拼音:yú gē jué bié
虞歌,指虞姬的歌声。比喻英雄末路,悲壮凄凉。参见「霸王别姬」条。《西昆酬唱集。卷上。宋。刘筠。泪诗二首之二》:「虞歌决别知己楚,燕酒初酣待报秦。」
《国语辞典》:伴唱带(伴唱带)  拼音:bàn chàng dài
唱歌时用来伴奏的音乐录影带。通常只有旋律而无歌声,并以影像结合歌曲,播放时歌词配合著旋律的进行而显示,使唱者可在萤幕上,看著提示的歌词来演唱。
《国语辞典》:破嗓子  拼音:pò sǎng zi
比喻歌声不好。如:「我这副破嗓子怎敢在众人前献丑?」
分类:歌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