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歌吹  拼音:gē chuì
歌唱和奏乐。《文选。江淹。恨赋》:「黄尘匝地,歌吹四起。」
《國語辭典》:曲直  拼音:qū zhí
1.弯曲与平直。《书经。洪范》:「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唐。元稹〈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2.比喻是非善恶。《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待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高义耶?」
《國語辭典》:欸乃  拼音:ǎi nǎi
1.摇橹的声音。唐。柳宗元 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2.划船时所唱的歌。宋。陆游 南定楼遇急雨诗:「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橹咿哑。」
《漢語大詞典》:莺语(鶯語)
(1).莺的啼鸣声。 晋 孙绰 《兰亭》诗之二:“鶯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唐 白居易 《琵琶引》:“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陈三立 《园夜听骤雨》诗:“賸得放晴浇茗椀,隔枝鶯语可分明。”
(2).形容悦耳的语音或歌声。 宋 张先 《醉桃源》词:“歌停鶯语舞停鸞, 高阳 人更闲。” 徐迟 《牡丹》三:“她经常穿蜜黄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莺语沥沥,粉香四溢。”
《國語辭典》:妖娆(妖嬈)  拼音:yāo ráo
美丽而轻佻的样子。三国魏。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娆,用搔首兮屏营。」
《國語辭典》:歌喉  拼音:gē hóu
唱歌的嗓子,也指唱歌的声音。《老残游记》第二回:「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漢語大詞典》:逸韵(逸韻)
(1).高逸的风韵。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庾亮 《翟徵君赞》:“禀逸韵於天陶,含冲气於特秀。” 宋 陆游 《梅花绝句》:“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在深山里,崖壑幽静的泉水边,或许也更有一番逸韵沁人心脾。”
(2).美妙动听的乐声、歌声。《宋书·乐志四》:“逸韵腾天路,頽响结城阿。” 唐 李百药 《杂曲歌辞·火凤辞》:“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中》:“勒马英姿颯爽,转喉逸韵苍凉。”
(3).高超的诗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唐 刘禹锡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明 高启 《三贤堂》诗:“逸韵迈羣流,岂将文墨牵。” 清 曹寅 《游仙诗》之二十:“羡尔居然耸诗骨,洞天逸韵不嫌多。”
《國語辭典》:和歌  拼音:hé gē
一种日本传统韵文。盛行于平安朝时代。今则专称节奏为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音的短歌形态之抒情诗。
《漢語大詞典》:和哥
见“ 和歌 ”。
分類:和哥
《國語辭典》:绕梁(繞梁)  拼音:rào liáng
1.形容歌声美妙。《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2.古琴。《雅俗稽言。卷一二。器用。绕梁》:「楚庄王有琴曰绕梁。」
《國語辭典》:莺歌(鶯歌)  拼音:yīng gē
1.莺鸣宛转如歌的声音。唐。杜甫 忆幼子诗:「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唐。令狐楚 思君恩诗:「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2.地名。属新北市莺歌区,面积二十一点一二四八平方公里。当地以陶瓷器闻名。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歌尘(歌塵)
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喜《雅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唐 郑谷 《蜡烛》诗:“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 唐 刘兼 《春宴河亭》诗:“舞袖逐风翻绣浪,歌尘随燕下雕梁。” 明 沈兰先 《单烈妇》诗:“多少杨花飘泊去,歌尘舞袖愧伊儔。”
分類:歌声动听
《國語辭典》:落尘(落塵)  拼音:luò chén
1.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对大气造成污染后,降落至地球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及被放射线污染的尘埃。往往引起严重的辐射污染。也称为「原子尘」。
2.除雨水外,一般由大气向地面降落之微细粒子,皆称为「落尘」。
《漢語大詞典》:珠缀(珠綴)
(1).连缀珍珠为饰的什物。 南朝 梁简文帝 《东飞伯劳歌》之二:“网户珠缀曲琼鉤,芳茵翠被香气流。” 唐 李华 《咏史》之十一:“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
(2).比喻歌声圆润悠扬。 宋 晏殊 《点绛唇》词:“画堂筵啟,一曲呈珠缀。”
《漢語大詞典》:歌鼓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汉书·礼乐志:“ 巴 俞 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 晋 潘岳 《笙赋》:“縈缠歌鼓,网罗钟律。” 唐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诗:“歌鼓 燕 赵 儿, 魏 姝弄鸣丝。” 宋 苏轼 《和子由踏青》:“歌鼓惊山草木动,簞瓢散野鸟鳶驯。”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旧唐书·音乐志一:“人数并依八佾,乃量加簫、笛、歌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