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邪径(邪徑)  拼音:xié jìng
不正的行径。《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
《漢語大詞典》:养蒙(養蒙)
(1).谓以蒙昧自隐,修养正道。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颖达 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 明 李东阳 《重建首阳书院记》:“顾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则养蒙蓄鋭以待天下之用者,虽多不厌。”
(2).教养童蒙。 隋 王通 中说·立命:“不学春秋无以立断,不学《乐》无以知和,不学无以议制,不学无以通理。四者非具体不能及,故圣人后之,岂养蒙之具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千字文:“若 闽中 所刊童蒙之本所差尤多,固非养蒙之道。”
《漢語大詞典》:害义(害義)
损害正道、正理。《孔子家语·好生》:“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班固 才识不逮 司马迁 远甚,於《高祖纪》见之史记第云: 高祖 姓 刘 氏,母媪。盖 司马 汉 臣,不敢斥其君名。 班固 为汉书,尽用 司马迁 旧文,却云: 高祖 讳 邦 ,字 季 。意谓补其遗缺,不知害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天王嫁女於 齐 ,而使 鲁 为之主,害义甚矣。”
《漢語大詞典》:守方
坚持正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堪嘉弟妹志坚刚,百折不回必守方。”
《國語辭典》:居贞(居貞)  拼音:jū zhēn
遵循正道。《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矫矫先生,肥遁居贞。」《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考景皇帝居贞,卷怀前代。」
《國語辭典》:魔障  拼音:mó zhàng
妨碍修行的内在或外在因素。《西游记》第三六回:「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
《國語辭典》:扶正  拼音:fú zhèng
1.扶持归正。
2.扶直。如:「旗杆歪了,请你把它扶正。」
3.将妾升格为正妻。《儒林外史》第五回:「何不向你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也作「扶侧」。
4.指机关或职场中主管异动由副手直接升格。如:「该委员会主委升迁,职缺由副主委扶正。」
《國語辭典》:傍门(傍門)  拼音:páng mén
1.非正道的途径、法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也作「旁门」。
2.正门旁或整个建筑物的侧门。也作「旁门」。
《漢語大詞典》:反道
(1).违反正道。《书·大禹谟》:“蠢兹 有苗 ,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国语·周语下:“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 宋 苏轼 《秘阁试论·刘恺丁鸿孰贤论》:“ 安 、 顺 、 桓 、 灵 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於 西汉 之世。”
(2).还归正道。管子·君臣下:“是故道术德行出於贤人,其从义理,兆形於民心,则民反道矣。” 尹知章 注:“道术既出,故莫不从义而顺理,理之极,则无奸僻之事,始见於人心,则人无不道矣。”《汉书·昭帝纪》:“ 燕王 迷惑失道,前与 齐王 子 刘泽 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 颜师古 注:“所为邪僻,违失正道,欲其旋反而归正,故云反道。”
(3).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乡为田烛。” 陈澔 集说:“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
《漢語大詞典》:求正
(1).寻求正道。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説,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
(2).请求指正。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予慕师之道甚久,近获沉手 护龙河 上,相与谈玄,因出賸语一编求正。” 明 李贽 《答耿司寇》:“ 龙溪先生 年至九十,自二十岁为学,又得明师,所探讨者尽天下书,所求正者尽四方人。” 侯外庐 《〈船山学案〉自序》:“作者把 船山 学术从《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抽出来先行发表,以求正于大雅君子。”
《國語辭典》:正途  拼音:zhèng tú
1.正道。如:「舍正途而不由。」
2.旧称文官由科甲出身,武职由行伍出身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负大才,要从正途出身,不屑这徵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来,底下人的命,也是什么正途出身,封疆开府。」
《國語辭典》:修正  拼音:xiū zhèng
1.改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成王泣金縢,改过修正,立信布德。」
2.品格端正。《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漢語大詞典》:循道
遵循正道。荀子·尧问:“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居惟保和,动必循道。”
《漢語大詞典》:从正(從正)
(1).趋从正道。易·随:“《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孔颖达 疏:“所执官守正,能随时渝变以见贞正,则往随从。”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
(2).依从正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吾昔初看説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
(3).遵循,修正。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昔者 孔子 患 郑 卫 之声乱於《雅》《颂》,乖剌无所从正,乃周流四方。”
《漢語大詞典》:正求
对正道的追求。荀子·解蔽:“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
分類:正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