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匣
劫火烧
解衣
今为时怜
汉帝金茎(又作:汉宫仙掌 ...)
金人梦
七叶汉貂
芝房雅奏
经传拱汉皇
镜奁换
迎代邸
决策欺陈
绝驰道
君臣际会
相关人物
「《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杜牧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
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镂,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龙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
「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建茔于恭怀皇后陵傍。帝亲临送葬,百官毕会。」唐·李贤注:「汉仪注,王侯葬,腰已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匣,下至足,缀以黄金镂为之。『匣』字或作『柙』也。」
相关人物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也。」乃知朔言有旨。
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唐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朱庆馀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李频 书怀
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 李频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 海棕行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郑愔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相关人物
成帝时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杜甫 遣兴五首
相关人物
「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国魏·苏林注:「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唐·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
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金茎难复见,寒露落空中。 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杜甫 秋兴八首
珠缀留晴景,金茎直晓空。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晓含仙掌三清露,晚上宫墙百雉阴。 吴融 和陆拾遗题谏院松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张九龄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 李贺 拂舞歌辞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杨师道 初秋夜坐应诏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晴空露盘迥,秋月琐窗凉。 独孤及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轮移仙掌外,影下玉绳西。 许棠 陪(一作同)友人夏夜对月
露盘侵汉耸,宫柳度鸦疏。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韦庄 白樱桃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韩偓 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韩琮 牡丹
相关人物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金人来梦里,白马出城中。 沈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咏史八首〉其二:「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唐·李善注引班固《汉书·金日磾赞》曰:「夷狄亡国,羁虏汉庭。七叶内侍,何其盛也。七叶,自武至平也。」又,《张汤传赞》曰:「张氏之子孙相继,自宣、元已来,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馀人。功臣之后,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乖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唐·李善注:「金日磾、张安世、许广汉、史恭、史高也。」
谏大夫郑昌悯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曰:「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职在司察,直道而行,多仇少与,上书陈国事,有司劾以大辟,臣幸得从大夫之后,官以谏为名,不敢不言。」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金,金日磾也。张,张安世也。此四家属无不听。」师古曰:「此说非也。许氏、史氏有外属之恩,金氏、张氏自托在于近狎也。属读如本字也。」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晋,晋即河东,光岂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七叶贵:喻世代显贵。唐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貂蝉七叶贵,鸿鸽万里游。”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王昌龄 留别岑参兄弟
芳草落花无限,金张许史相随。 丘丹 忆长安四月
绣毂寻芳许史家,独将羁事达江沙。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吴融 卖花翁
许史世家外亲贵,宫锦千端买沉醉。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
丰貂长组金张辈,驷马文衣许史家。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丰貂长组金张辈,驷马文衣许史家。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六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王维 偶然作六首之五
许史多暮宿,应陈从夜游。 郑愔 夜游曲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 韦庄 咸通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于濆 古宴曲
金张好车马,于陵亲灌畦。 元稹 青元驿
自言家咸京,世族如金张。 司马扎 猎客
昔日金张门,狼籍余废宅。 唐彦谦 春风四首
甲第金张馆,门庭车骑多。 孟浩然 宴张记室宅
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孟浩然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孟浩然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李白 咏桂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 王维 寓言二首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 王维 郑霍二山人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白居易 涧底松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罗邺 钓翁
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 韦应物 拟古诗十二首
(元封二年)六月,诏曰:「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作〈芝房之歌〉。唐·颜师古注:「应劭曰:『芝,芝草也,其叶相连。』如淳曰:『〈瑞应图〉王者敬事耆老,不失旧故,则芝草生。』师古曰:『上帝,天也。博,广也。弘,大也。休,美也。言天广临,不以下房为幽侧而隔异之,赐以此芝,是大美也。』」
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朕之不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赐天下勤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寡孤独高年帛。所振贷物勿收。行所过毋出田租。」
相关人物
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颂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所不决之事以问。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幸其庵躬问之……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不事多言也。余注此经以来一千七百馀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相关人物
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相关人物
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使太仆婴、东牟侯兴居先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閒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封平以户牖乡。用其奇计策,卒灭楚。」「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相关人物
「元帝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上大说,乃著令,令太子得绝驰道云。」东汉·应劭注:「驰道,天子所行道也,若今之中道。」唐·颜师古注:「绝,横度也。」
相关人物
因此论圣贤迭起,犹此类也。圣主龙兴于仓卒,良辅超拔于际会。世谓韩信、张良辅助汉王,故秦灭汉兴,高祖得王。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2).喻帝王提拔。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仇兆鳌 注:“金掌,谓内擢。”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