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人身
徇国
要领
爱身
顾命
生全
轻生
重生
牺牲
失身
赋命
百身
糜捐
肝脑
活活
《國語辭典》:人身  拼音:rén shēn
1.人的身体。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
2.当事人本身。南朝梁。沈约〈南郊恩诏〉:「人身及家口质系,悉散还私家。」
3.人品才识。《南史。卷六一。陈伯之传》:「临川内史王观,僧虔之孙,人身不恶,可召为长史,以代元冲。」
4.佛教用语。指在轮回中转世投生为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但当兼脩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漢語大詞典》:徇国(徇國)
(1).谓传示国人。韩非子·初见秦:“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戒也。”
(2).为国家利益而献出生命。徇,通“ 殉 ”。后汉书·种劭传:“昔我先父以身徇国。” 宋 苏轼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徇国以死之谓忠,抗道不回之谓直。”
《國語辭典》:要领(要領)  拼音:yào lǐng
比喻事情的主旨、纲领。如:「不得要领」。宋。朱熹〈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
《漢語大詞典》:爱身(愛身)
爱惜生命,贪生怕死。《左传·僖公九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復言而爱身乎?” 唐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國語辭典》:顾命(顧命)  拼音:gù mìng
1.《书经》篇名。为周成王临终前的遗命。
2.天子的遗诏。《晋书。卷六。明帝纪》:「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大惭,召范质等入言嗹命,谓质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
3.顾及生命。唐。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奋不顾命,捍卫圣主。」《宋史。卷二五五。列传。康延泽》:「帅师讨贼,奋不顾命;垂老之年,殒身锋镝。」
《漢語大詞典》:生全
保全生命,全身。吕氏春秋·适音:“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 唐 王建 《送唐大夫罢节归山》诗:“年少平戎老学仙,表求骸骨乞生全。”《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吾属生全,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 陈毅 《哭阮啸仙贺昌同志》诗:“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國語辭典》:轻生(輕生)  拼音:qīng shēng
不爱惜生命。常指人自杀。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四出:「前车已覆须明鉴。相公,你休得要无益轻生绝大纲。」《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
《漢語大詞典》:重生
(1).谓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道家以生命为贵,以富贵利欲足以妨其生,故强调重生轻物。庄子·让王:“重生则利轻。”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重存生之道者,则名利轻。”韩非子·解老:“爱子者慈於子,重生者慈於身,贵功者慈於事。”吕氏春秋·本生:“故古之人有不肎富贵者矣,由重生故也。”
(2).谓以民命为重。 晋 挚虞 《祀皋陶议》:“祭用仲春,义取重生。”
《國語辭典》:牺牲(犧牲)  拼音:xī shēng
1.祭神用的牲畜。《礼记。月令》:「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2.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或权益。如:「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牺牲了生命。」
《國語辭典》:失身  拼音:shī shēn
1.女子失去贞节。《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今文君既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此非娘子自肯失身,这是所遭不幸,娘子立志自明。」
2.身受危害。《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列传》:「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3.失去操守。《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
4.裸露身体。《红楼梦》第九七回:「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教他失身露体,精著来光著去。」
《漢語大詞典》:赋命(賦命)
(1).给以生命。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2).指命运。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赋命有厚薄,长嘆欲如何?” 宋 王禹偁 《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自知赋命之多奇,每愧浮口之过实。”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微眚见黜,固由赋命之奇,然亦太使气已。”
《漢語大詞典》:百身
(1).谓一身死百次。一说,一百人的生命。语出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它日, 文公 ( 朱熹 )没,翁(指 陆游 )祭文云:‘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倾 长河 注东海之泪。’其彼此倾倒如此。”
(2).谓有一百条生命。 明 刘基 《远客叹雨》诗:“忧来伤心令髮白,人生百身莫为客。”
《漢語大詞典》:糜捐
粉身碎骨,舍弃生命。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誓在糜捐,用酬钧播。” 宋 苏辙 《谢对衣金带表》之一:“岂徒褒博以为容,愿尽糜捐而报德。”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视残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儻宿疚之或平,糜捐以报。”
《漢語大詞典》:肝脑(肝腦)
肝与脑,借指身体或生命。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宋 王安石 《吾心》诗:“初闻守善死,颇復吝肝脑。”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邹鲁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篇:“当此千钧一髮之时,则冒锋鏑、捐肝脑为前躯,以争其最后者,捨吾党其谁属?”
分類:身体生命
《國語辭典》:活活  拼音:huó huó
在活生生的状态下。《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们到那里出兵,只消几天没有水吃,就活活的要渴死了,那里还能打什么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