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包裹表决(包裹表决)  拼音:bāo guǒ biǎo jué
指立法院对法案的审查,或以朗读内容方式代替三读实质审查程序的法案整本表决方式;或由行政部门先将现行法律中相关的待修待废条文合并成一个法案,再送立法院审查表决的方式。包裹表决是为了让法案尽速通过的权宜表决方式。
《国语辞典》:引渡法  拼音:yǐn dù fǎ
规定可引渡的犯罪行为与引渡程序的法律。
《国语辞典》:电脑程式(电脑程式)  拼音:diàn nǎo chéng shì
依问题的求解程序和步骤,以电脑可执行的方式,编写一系列的指令或叙述,以产生答案,这些指令或叙述的组合称为「电脑程式」。
《国语辞典》:程序问题(程序问题)  拼音:chéng xù wèn tí
对会议的进行方式或议案的处理方法所提出的程序性意见。议员提出程序问题时,主席必须让他优先发言,并立刻徵求在场议员的意见或自己决定接纳与否。
《国语辞典》:陪审团(陪审团)  拼音:péi shěn tuán
欧美司法制度,在审判程序进行前,由不特定公民组成的团体参与审判,为一种公民义务,各国关于成员人数与参与方式之规定各有不同。
《国语辞典》:假扣押  拼音:jiǎ kòu yā
民事或行政诉讼强制执行前的一种程序,系指债权人为保全债务人将来的金钱给付,而请求法院暂时扣押债务人之财产,禁止其处分。
《国语辞典》:养子女(养子女)  拼音:yǎng zǐ nǚ
经法律程序收养的子女。有继承权及奉养养父母的义务。
《国语辞典》:生产线(生产线)  拼音:shēng chǎn xiàn
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所安排的成套生产设备。如:「这条生产线经专家改进后,产能更高。」
《国语辞典》:同意权(同意权)  拼音:tóng yì quán
1.对他人意见可表赞同或否决的权力。如:「对于是否采购这批货品,总经理当然有同意权。」
2.特指宪法上的程序。监察院对总统提名的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大法官,及考试院院长、副院长、考试委员,所为之同意不同意的权力。
《国语辞典》:诉讼法(诉讼法)  拼音:sù sòng fǎ
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一般分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军事审判法及行政诉讼法。
《漢語大詞典》:高级语言
接近于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可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机,但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和理解高级语言,必须由计算机中的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后才能直接识别。常用的有algol、basic、cobol、fortran、pascal等语言。
《國語辭典》:根部  拼音:gēn bù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多生长在土里,具有固定、吸收或贮藏水分、养分的功能。
《國語辭典》:飞过海(飛過海)  拼音:fēi guò hǎi
明清两代指任期已满的地方官,借行贿以快速晋升的过程。《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凡有钱能干的,便到京中买个三考吏名色,钻谋好地方去做个佐贰官出来,俗名唤做『飞过海』。」
《國語辭典》:方框图(方框圖)  拼音:fāng kuāng tú
表示系统或电脑程式流程等的方块图表。简称为「框图」。
《国语辞典》:既成事实(既成事实)  拼音:jì chéng shì shí
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多指未经合理程序,先造成一种事实状态以寻求他人的认可。如:「这栋大楼改建案已经通过,如今既成事实,抗争无益,大家只好赶紧搬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