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空腹有诗衣有结


《王隐晋书》卷九〈逸民传·董京〉~339~
董京字威辇,不知何许人。太始初,值魏禅晋,遂被发徉狂。忽至洛阳,帝止宿白社中,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辄结为衣以自覆,号曰百结衣,全帛佳绵则不肯受。著作郎孙楚就社中与语,遂载于归,终不肯坐。后数年去,莫知其所,其寝处得一石竹子,其诗曰:「末世流奔,以文代质。逝将抱此元虚,归我寂寞之室。」

简释

白社:指隐士居所。唐孟浩然《宴包二融宅》:“烟瞑栖鸟还,余亦归白社。‘’

典故
一腹便便
  
便便笥
 
便便腹
  
便腹笥茎
 
嘲便腹
 
嘲孝先
 
嘲昼眠
 
嘲腹便
 
孝先便腹
 
孝先经笥
 
孝先酣枕
 
孝先风味
 
懒不看书
  
书满腹
 
睡任门生嘲
  
笑便腹
 
笑老韶
 
笑腹便
 
笥有经
   
腹便蒙嘲
 
腹如边孝
 
腹为筐笥
 
腹为箧笥
  
腹笥五经
  
边睡
   
边韶昼眠
 
边韶白日眠
  
饱五经

相关人物
边韶


《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上·边韶〉~2623~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诏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类也。
《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简释

五经笥:喻指文人学识丰富。唐钱起《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


例句

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尔腹为箧笥,应对如转丸。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卢纶 秋幕中夜(一作幕中秋月)独坐迟明因陪陈翃郎中晨谒上公因(一作聊)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 钱起 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

典故
一丁不识
 
丁字不识
 
不若一丁字
  
二石弓
 
弓两石
 
空腹无丁字
 
莫识一丁字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张嘉贞列传·张弘靖〉~4447~
长庆初,刘总举所部内属,请弘靖为代,进检校司空,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卢龙节度使。始入幽州,老幼夹道观。河朔旧将与士卒均寒暑,无障盖安舆,弘靖素贵,肩舆而行,人骇异。俗谓禄山、思明为「二圣」,弘靖惩始乱,欲变其俗,乃发墓毁棺,众滋不悦。旬一决事,宾客将吏罕闻其言。委成于参佐韦雍、张宗厚,又不通大体,朘刻军赐,专以法拫治之。官属轻侻酣肆,夜归,烛火满街,前后呵止,其诟责士皆曰「反虏」,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
《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不如识一丁字〉~02~
《唐书》张宏靖传:「背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旧史亦同。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
《國語辭典》:空腹  拼音:kōng fù
空著肚子,没有进食。如:「空腹喝酒,容易伤胃。」
《國語辭典》:空腹高心  拼音:kōng fù gāo xīn
胸无才学,却自视甚高。唐。李绅〈答章孝标〉诗:「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宋。朱熹〈答赵几道〉:「又且空腹高心,妄自尊大。」
《國語辭典》:空腹便便  拼音:kōng fù pián pián
比喻腹内空虚,无真才实学。宋。廖行之〈青玉案。家山此去无多路〉词:「峥嵘岁月还秋暮,空腹便便无好句。」
《漢語大詞典》:虚中
(1).没有杂念,心神专注。礼记·祭义:“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郑玄 注:“虚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潜书·思愤:“虚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爱乐縻於中,则心佚而道亡。”
(2).身体内部虚弱。文选·枚乘〈七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 吕向 注:“虚中,精气竭也。”
(3).虚心;谦虚。 晋 孙绰 《庾公诔》:“君子之交,相与无私;虚中纳是,吐诚诲非。” 清 唐甄 潜书·病获:“虚中以与人,直己以遇诈。”
(4).空腹;中空。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主人设食, 原平 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飱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明 刘基 《尚节亭记》:“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5).石钟乳之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
《國語辭典》:枵腹  拼音:xiāo fù
空著肚子。宋。陆游 幽居遣怀诗:「大患元因有此身,正须枵腹对空囷。」宋。范成大〈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國語辭典》:空心  拼音:kōng xīn
篮球运动用语。投球命中,球直接穿越篮网,未碰到篮板或篮圈。如:「他篮球打得好,投篮时屡屡空心。」
《國語辭典》:空心  拼音:kòng xīn
没吃过东西的肚子。《金瓶梅》第四○回:「拣壬子日,人不知,鬼不觉,空心用黄酒吃了。」《红楼梦》第五一回:「吃些东西,受了冷气,也不好;空心走来,一肚子冷风压上些东西,也不好。」
《漢語大詞典》:白腹
(1).白肚皮。 晋 郭义恭 《广志》:“白猿,长尾白腹,善缘登。”
(2).空腹。犹言胸无点墨。 清 陈来泰 《题刘彦清莎厅课经图》诗:“白腹了不愧,青眼非所望。”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之骨,乃可不朽。非然,则山木清音,易流於薄,且白腹人可以袭取。读 陶公 诗知之。”
分類:空腹
《漢語大詞典》:虚口
(1).用酒漱口。
(2).不实之言。意谓虚誉。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退而见其人,淡若与之无情者。”
(3).犹空腹。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淮上喜雨联句》:“焦心閔疲农,虚口待香稌。”
(4).绝口。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杲卿 、 履谦 駡不虚口, 颜氏 一门死於刀锯者三十餘人。”
《漢語大詞典》:洁腹(潔腹)
犹空腹。 唐 孙樵 《骂僮志》:“晨起散去,洁腹出户。” 宋 晁补之 《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崇朝洁腹坐,往往食旁舍。”
分類:空腹
《漢語大詞典》:朝饥(朝饑)
亦作“ 朝饥 ”。 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诗·周南·汝坟》“惄如调飢” 汉 郑玄 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飢之思食。”飢, 马瑞辰 通释:“《韩诗》説文 二徐 本作‘饥’。”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登峻则望远以忘百忧,临深则俯擥以遗朝飢。”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一:“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开壚引满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飢。”
见“ 朝飢 ”。
《國語辭典》:金猊  拼音:jīn ní
以金属铸成狻猊之形的香炉,香烟可自口中吐出。《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宫词》:「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也作「金霓」。
《國語辭典》:腹枵  拼音:fù xiāo
枵,空虚。腹枵指肚子饿了。唐。康骈〈李使君〉:「僧囊中有钱数百,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
分類:空腹肚子
《漢語大詞典》: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 吴筠 《高士咏·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咏玄风。”
(2).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 白社 ,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 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
(3).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 唐 白居易 《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羈游伴, 青门 远别离。”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
(4).特指某些社团。 清 吴伟业 《茂苑相公谢政遄归招邀燕赏》诗之二:“虫鹤变餘存白社,刼灰飞尽表青山。”此指复社。 沈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白社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仍世筑坛盟白社,一朝避地驱黄犊。”以上指南社。 郁达夫 《胡迈来诗会有所感步韵以答》:“欢联白社居千日,泪洒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莲社的省称。 唐 贾岛 《巴兴作》诗:“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正别忆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贤隐寺》诗:“自能来白社,不用 远公 ( 慧远 )求。” 清 吴伟业 《灵岩观设戒》诗:“不信 黄池 会,今看白社开。”参见“ 白莲社 ”。
(6).特指 隋 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密 大破自 洛阳 出击的 隋 军,声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济北 张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驴贼 等都来归附。”
《國語辭典》:白莲社(白蓮社)  拼音:bái lián shè
一种佛教团体。晋高僧慧远在庐山虎溪东林寺与慧永、慧持及名儒刘遗民等共结白莲社,立弥陀像,同修西方净土业。因寺院有池栽植白莲,故称为「白莲社」。简称为「莲社」。
《國語辭典》:五经笥(五經笥)  拼音:wǔ jīng sì
笥,竹箱。五经笥比喻博通经籍的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腹便便,五经笥。」
《漢語大詞典》:便腹
肥满之腹。 宋 苏轼 《宝山昼睡》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宋 唐庚 《舍弟既到有作》诗:“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髮稀。”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二:“天真贮便腹,浩气塞征襟。”
分類:肥满
《漢語大詞典》:扪腹(捫腹)
抚摸腹部。多形容饱食后怡然自得的样子。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捫腹起盥潄,下阶振衣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诗:“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捫腹。”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何曾识秔稻,捫腹尝果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钦 有诗嘲之云:‘ 江生 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捫腹。’”
《國語辭典》:经笥(經笥)  拼音:jīng sì
笥,书箱。经笥指装经书的箱子。比喻学识广博的人。《晋书。卷三五。陈骞等传。赞曰》:「钜鹿自然,亦云经笥。」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学则经笥,文为世珍。」也称为「经史笥」。
《國語辭典》:腹便便  拼音:fù pián pián
汉代边韶曾白天睡觉,弟子嘲笑他肚子大,懒得读书只想睡觉。边韶听了回答弟子,肚子大是装满五经,饱读书籍,睡觉是在想事情。典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
分類:肚子肥满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记的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宋。陈造 次韵张丞诗二首之一:「夫君腹笥尽奇谋,每叩谈锋听不休。」
《漢語大詞典》:边氏腹(邊氏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边笥(邊笥)
同“ 边氏腹 ”。 清 赵执信 《深秋偶作》诗:“卧看 边 笥章句枯,坐拥管城鬢毛秃。”
《漢語大詞典》:边老便便(邊老便便)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后以“边老便便”称腹大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沈郎 清瘦不胜衣, 边老 便便带十围。”参见“ 边氏腹 ”。
《漢語大詞典》:边氏腹(邊氏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边韶腹(邊韶腹)
同“ 边氏腹 ”。 清 严沆 《送谨侯同馆谪广文还里作歌》:“但看卧坦 边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
《國語辭典》:不识一丁(不識一丁)  拼音:bù shì yī dīng
丁,比喻极易认识的字。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也作「目不识丁」、「目不识字」、「一丁不识」、「未识一丁」。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2.一个的󻾹误。《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