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止谤莫如自脩(止谤莫如自脩)  拼音: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
阻止别人的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养自身。《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斯言信矣。」也作「止谤莫若自修」。
《国语辞典》:修身齐家(修身齐家)  拼音:xiū shēn qí jiā
修,修养。「修」文献异文作「脩」。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指修养自身,治理好家务。《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
《国语辞典》:天然毒素  拼音:tiān rán dú sù
自然界中,生物体自身所具有的毒素。如蟾蜍皮肤表面上的毒瘤。
《国语辞典》:远害全身(远害全身)  拼音:yuàn hài quán shēn
远离祸源,以保全自身性命。《梁书。卷三一。袁昂传》:「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我教你远害全身,放你私奔。」也作「全身远害」。
《国语辞典》:正己守道  拼音:zhèng jǐ shǒu dào
端正自身以坚守正道。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以此知阴阳家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国语辞典》:知命安身  拼音:zhī mìng ān shēn
知道命运,顺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国语辞典》:忧国忘身(忧国忘身)  拼音:yōu guó wàng shēn
忧劳国事,不顾自身安危得失。《晋书。卷六四。武十三王传。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明史。卷一七○。于谦传》:「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国语辞典》: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拼音:yì shì zhàng ài
对外界事物与自身的辨识能力、反应能力减退或丧失。轻微的症状是意识模糊,严重时则全身失去反应。
《国语辞典》:道德观(道德观)  拼音:dào dé guān
对自身与他人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之观念与看法。
《国语辞典》:不安本分  拼音:bù ān běn fèn
不能安稳守住自身本有的责任、义务。《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兄弟!你说这样不安本分的话,岂但来生还做戏子,连变驴变马都是该的!」《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因此又发了癖性。」
《国语辞典》:持禄养身(持禄养身)  拼音:chí lù yǎng shēn
保住禄位以养自身。《清史稿。卷二六二。熊赐履传》:「外托老成慎重之名,内怀持禄养身之念。」
《国语辞典》:轧路机(轧路机)  拼音:yà lù jī
利用机器自身的重量,将土石压平,并巩固地基的特殊工程车。用于道路及地基工程中。也作「轧道机」。
《国语辞典》:社会性(社会性)  拼音:shè huì xìng
sociability
1.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成员,群聚活动时所呈现出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也称为「社交性」、「群性」。
2.任何为了自身需要而发展的社会交往或社会互动过程。
《国语辞典》:遣散费(遣散费)  拼音:qiǎn sàn fèi
当公司行号、机关团体等因自身因素,将员工解雇时,依法所发给一定金额的费用,称为「遣散费」。
《国语辞典》:天然林  拼音:tiān rán lín
凡未经人为介入,藉著植物自身的播种、萌芽或地下茎等繁殖或再生能力,自然形成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