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下小茶  拼音:xià xiǎo chá
古代男方送聘礼给女方,因礼物中必须有茶叶,故称为「下茶」;事前非正式的送礼,称为「下小茶」。《金瓶梅》第三回:「乾娘若肯去,到明日下小茶,我使人来请你。」
《漢語大詞典》:宣茶
谓皇帝召见大臣时赐茶。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仪制,天子御前殿,群臣皆立奏事,虽丞相亦然。后殿曰 延和 曰 邇英 ,二小殿乃有赐座仪,既坐则宣茶又赐汤。此客礼也。”
《漢語大詞典》:绣茶(繡茶)
宋 代用五色龙凤图形装饰的饼茶。
《分类字锦》:小灶煮茶(小灶煮茶)
陆游 庵中纪事诗 扫洒一庵躬琐细,蓬户朝昏手开闭。荒山斸药须长镵,小灶煮茶便短袂。
分类:庵庐
《漢語大詞典》:谢媒茶(謝媒茶)
指酬谢媒人的酒宴。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喝定了你的‘谢媒茶’了!”
《国语辞典》:泡沫红茶(泡沫红茶)  拼音:pào mò hóng chá
饮料名称。红茶加冰块、糖水,经摇动后产生泡沫制成。
《国语辞典》:随茶随饭(随茶随饭)  拼音:suí chá suí fàn
只用日常的茶饭款待客人,不另行备办。如:「他来了,我们是随茶随饭,也没什么特别招待。」
《国语辞典》:清茶淡话(清茶淡话)  拼音:qīng chá dàn huà
一杯清茶,閒适的谈天。形容虽无美食,却是真挚随和的待客态度。《通俗编。言笑》:「司马温公题赵舍人庵曰:『清茶淡话难逢友,浊酒狂歌易得朋。』」
《国语辞典》:清茶淡饭(清茶淡饭)  拼音:qīng chá dàn fàn
未附任何调味食品的茶水,清淡的饭食。指简陋的饮食。《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三叔,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
《国语辞典》:借茶活捉  拼音:jiè chá huó zhuō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宋江纳阎惜姣为妾,兴建乌龙院使居之。张文远偶过乌龙院,以借茶为名,与阎惜姣私通苟合。宋江怒而杀阎,阎鬼魂夜至张文远处,拟续前情,张知其已死,惊惧却之,被阎活捉而去。
《国语辞典》:三脚采茶戏(三脚采茶戏)  拼音:sān jiǎo cǎi chá xì
流行于客家人的剧种。由山歌发展而来。最初以一丑、二旦的对唱表演为主,内容简单,插科打诨,多为即兴表演。台湾光复后,受大陆戏剧影响,内容增加了历史故事及客族的民间传说,戏剧规模也扩大。
《国语辞典》:一盏茶工夫(一盏茶工夫)  拼音:yī zhǎn chá gōng fū
比喻极短的时间。如:「不到一盏茶工夫,他就背熟了一篇课文。」
分类:时间
《国语辞典》:冻顶乌龙茶(冻顶乌龙茶)  拼音:dòng dǐng wū lóng chá
一种包种茶,属于青茶。主要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发酵程度约30%左右制成。以南投县鹿谷乡冻顶山所产的冻顶乌龙茶最为著名。冻顶山终年低温,加上黏性的土壤、充足的水源,所产的冻顶茶特别香冽清纯。
分类:原料
《国语辞典》:一女不吃两家茶(一女不吃两家茶)  拼音:yī nǚ bù chī liǎng jiā chá
一个女子不能许配给两家。旧时订婚礼上,男方须送茶叶给女方,所以女子许配人家,称为「吃茶」。《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爹把孩子从小许配勤家,一女不吃两家茶。」
《国语辞典》:饭来张口,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拼音:fàn lái zhāng kǒu,chá lái shēn shǒu
(谚语)形容人只知生活的享受,却不知享受的条件来自劳动的辛苦。如:「像这种只知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人,那会知道出去赚钱谋生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