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诉讼(訴訟)  拼音:sù sòng
法律上指因私权不获履行、受到侵害、或其他事项争执不能解决时,请求司法机构本于司法权,依法裁判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诉讼费(訴訟費)
为进行诉讼而支出的费用。 徐特立 《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一切诉讼由农民协会解决,不需一文钱的诉讼费。” 萧乾 《银风筝下的伦敦》:“这人醒后被罚两镑,另付诉讼费五十先令。”
《國語辭典》:刑事诉讼(刑事訴訟)  拼音:xíng shì sù sòng
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以及应如何处罚所进行的一切行为。
《漢語大詞典》:刑事诉讼法(刑事訴訟法)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中国法制报》1984.11.26:“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
《国语辞典》:诉讼担保(诉讼担保)  拼音:sù sòng dān bǎo
民事诉讼中,为确保原告日后对于被告履行费用之义务,法院因被告的申请,得以裁定命令原告提存现金或相当之有价證券,以供诉讼费用之担保。
《国语辞典》:诉讼费用(诉讼费用)  拼音:sù sòng fèi yòng
指因诉讼程序支出的费用。由原告或声请人先行缴纳,通常由败诉之当事人负担,法院亦得酌量情形,命两造分担。證人旅费、鉴定费等,也属于诉讼费用。
《国语辞典》:集体诉讼(集体诉讼)  拼音:jí tǐ sù sòng
集体诉讼一词来自美国「Class Action」一词,指称由一个或多个成员作为集团全体成员的代表,代表全体当事人起诉或应诉的诉讼。也称为「集团诉讼」。
《国语辞典》: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拼音:sù sòng dài lǐ rén
系指依据法律规定或由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委任,以当事人之名义为诉讼行为或受诉讼行为之人。一般多由律师为之。
《国语辞典》: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拼音:mín shì sù sòng fǎ
规定民事诉讼制度及民事诉讼的程序法规。如财产、婚姻等的诉讼程序皆属之。
《国语辞典》:选举诉讼(选举诉讼)  拼音:xuǎn jǔ sù sòng
对于选举违法或受干扰时,选举人或被选举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国语辞典》:行政诉讼(行政诉讼)  拼音:xíng zhèng sù sòng
人民因行政机关的违法处分,致权利受损,乃依法向原机关或其上级提起诉愿。经再诉愿不服,或提起再诉愿经三个月未获决定,而向行政法院提起的诉讼。
《国语辞典》:诉讼法(诉讼法)  拼音:sù sòng fǎ
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一般分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军事审判法及行政诉讼法。
《漢語大詞典》: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的简称。在一个刑事案件中附带提起的关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问题的诉讼。只有在被害人的物质损失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情况下,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國語辭典》:共同诉讼(共同訴訟)  拼音:gòng tóng sù sòng
依据《诉讼法》之规定,二人以上得或应一同起诉或一同被诉者,例如分割共有物诉讼。
《國語辭典》:民事诉讼(民事訴訟)  拼音:mín shì sù sòng
有关于民事纠纷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