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符  拼音:tiān fú
天的符命。指天降的祥瑞。《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唯彼天符,不周而周。」《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光耀显章,天符仍臻,元气大同。」
分類:符命诏命
《国语辞典》:中书令(中书令)  拼音:zhōng shū lìng
职官名。中书省的长官,掌传宣诏命。简称为「中书」。汉武帝时以宦官任之,后则多任以当时有文学名望之士。元代权位极重,或以皇太子兼任。明初废。也称为「大令」。
《漢語大詞典》:被诏(被詔)
承受诏命。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某( 李藩 )前年被詔,告礼 幽州 。”新唐书·张九龄传:“会赐 渤海 詔,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 九龄 为之,被詔輒成。”
分類:承受诏命
《漢語大詞典》:天诏(天詔)
皇帝的诏命。 唐 韦应物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诗:“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詔报蕃臣。” 唐 李嘉祐 《送袁员外宣慰劝农毕赴洪州使院》诗:“气迎天詔喜,恩发土膏春。”
分類:诏命帝王
《漢語大詞典》:显命(顯命)
对上天旨意或天子诏命的美称。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三辞,从命,曰:‘ 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孔子家语·弟子行》:“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 三国 魏 曹植 《庆文帝受禅表》:“陛下以明圣之德,受天显命,良辰即祚,以临天下。”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孙安国 亦谓 皓 罪为逋寇,虐过 辛 癸 ,梟首素旗,不足谢寃魂,而优以显命仍加宠锡,非伐罪弔民之义。”
《漢語大詞典》:金策
(1).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 《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唐 白居易 《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2).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 唐 权德舆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明 高启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之二:“应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飞。”
《漢語大詞典》:纶命(綸命)
天子的诏命。 宋 杜安世 《玉楼春》词:“纶命忽从天上至,便綰兵权辞漕计。”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宜司纶命,以赞皇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言事·疏论夺情:“乞上收回纶命,上不允。”
分類:诏命帝王
《漢語大詞典》:宣制
宣布帝王的诏命。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延和 之赐坐而茶汤者,遇拜相、正衙、会百官,宣制才罢,则其人亲抱白麻见天子於 延和 ,告免礼毕。”金史·礼志十:“皇太子已下应在位官皆再拜,躬身,侍中宣制曰‘册某王为皇太子’。”明史·礼志八:“承制官奏发皇后册宝,承制讫,由中门出,降自中陛,至宣制位,曰:‘有制’。正副使跪,承制官宣制曰:‘册妃某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展礼。’宣毕,由殿西门入。”
《漢語大詞典》:麻制
唐 宋 委任宰执大臣的诏命。因写在白麻纸上,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刘相国宅:“是时 昇道 郑相国 在内庭,夜草麻制。”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中书编机房,合要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除改麻制文字照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
《漢語大詞典》:名命
犹诏命、命令。国语·晋语九:“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名命,称於前世,立义於诸侯,而主弗志。” 宋 曾巩 《知制诰制》之二:“赞为名命之臣,法当得从,非独在於讨论翰墨,发挥詔号而已,必将讲明治具,思献其可,以弼予违。”
分類:诏命命令
《漢語大詞典》:涣命
谓帝王的诏命。明史·王如坚传:“苟谓涣命新颁,难於遽改,则数年已定之明旨,尚可移易,今纶言初发,何不可中止也?”参见“ 涣汗大号 ”。
分類:帝王诏命
《漢語大詞典》:涣汗大号(涣汗大號)
(1).谓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 孔颖达 疏:“人遇险阨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阨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阨者也。” 朱熹 本义:“九五巽体,有号令之象,汗谓如汗之出而不反也。”
(2).谓帝王发布号令。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先帝诛逆表忠,涣汗大号。”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故今欲变法,请皇上统筹全局,商定政体,自百司庶政,用人交外,并草具纲领条目,然后涣汗大号,乃与施行。”
《國語辭典》:方幅  拼音:fāng fú
1.规矩法度。《北史。卷七六。樊子盖传》:「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
2.公然。《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全自为其所。」
《漢語大詞典》:帝纶(帝綸)
皇帝的诏命。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纶”。 唐 王勃 《春思赋》:“朝昇玉署调天纪,夕憇金闺奉帝纶。” 宋 王安石 《题中书壁》诗:“夜开金钥詔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明 王世贞 《太保刘文安公挽诗》:“帝纶昭似日,云锦烂生花。”
分類:诏命帝王
《漢語大詞典》:徽命
(1).大命。指天命。 明 方孝孺 《存养斋记》:“惟天以二气敷施,五行实函,显赫徽命,播生万汇。”
(2).大命。指诏命。 南朝 梁 沈约 《为长城公主谢表》:“封妾为 长城县公主 ,徽命降临,慙腆妄寘。”
《漢語大詞典》:优旨(優旨)
优待的诏命。亦谓颁发优待之诏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雷震陵碑:“而首揆 沈四明 又上疏云:‘……乘此改立新碑,此莫大之孝,亦莫大之庆也。’上优旨允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蒲城王文恪公尸谏:“子而犹欲仕於朝也,不如屏此疏勿奏,且可为尊公邀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