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07,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后身
四体
蜻蜓
消瘦
反侧
身名
残生
嗜欲
全体
圣躬
不佳
正寝
鸡肋
筋骨
虚中
《國語辭典》:后身(後身)  拼音:hòu shēn
1.来世之身。《魏书。卷九七。列传。岛夷刘裕》:「临死叹曰:『惟愿后身不复生天王家。』」宋。刘克庄〈沁园春。畴昔遭逢〉词:「后身定作班扬,彼撼树蚍蜉不自量。」
2.身体或衣服后面的部分。如:「这件衣服的后身太长了!」
3.指街巷或房屋的后边。《儒林外史》第五回:「幸得衙门后身紧靠著北城,几个衙役,先溜到城外,用绳子把张、范二位系了出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看那光景,禁不得再去撒冤去了,便一直引著老爷,从文昌阁后身儿绕到东边儿。」
《國語辭典》:四体(四體)  拼音:sì tǐ
1.手足四肢。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宋。苏轼〈教战守策〉:「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
2.比喻兄弟或国君的辅佐大臣。《仪礼。丧服》:「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左传。襄公三十年》:「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
3.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参见「四体书」条。
《國語辭典》:蜻蜓  拼音:qīng tíng
动物名。昆虫纲蜻蛉目。身体细长,头部有复眼一对,胸部背面有膜质翅两对。生活于水边,捕食蚊蝇为生,是一种益虫。雌的以尾点水产卵水中。幼虫为水虿。也称为「青蛉」。
《國語辭典》:消瘦  拼音:xiāo shòu
消减瘦弱。唐。宋之问〈江南曲〉:「待君消瘦尽,日暮碧江潭。」唐。元稹《莺莺传》:「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國語辭典》:反侧(反側)  拼音:fǎn cè
1.翻来覆去。形容睡卧不安。《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反复无常。《诗经。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楚辞。屈原。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3.违背法度。《周礼。夏官。匡人》:「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漢語大詞典》:身名
(1).身体和名誉。列子·说符:“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
(2).声誉;名望。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身名竟谁辩,图史终磨灭。”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身名便慵墯,日高犹睡緑窗中。”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智识也长了,见闻也广了,学问也高了,身名是一日一日的进步了。”
《國語辭典》:残生(殘生)  拼音:cán shēng
1.老年。亦指剩馀的生命。唐。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三国演义》第六四回:「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
2.迫害生命。《庄子。骈拇》:「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蹠亦伯夷已。」宋。王安石 示公佐诗:「残生伤性老耽书,年少东来复起予。」
《國語辭典》:嗜欲(嗜慾)  拼音:shì yù
耳、目、口、鼻等感官所产生的贪欲。《吕氏春秋。仲夏纪。仲夏》:「退嗜欲,定心气。」
《國語辭典》:全体(全體)  拼音:quán tǐ
1.全部身体。汉。刘熙《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
2.全部、整体。宋。刘克庄 郊行诗:「山晴全体出,树老半身枯。」
《漢語大詞典》:全体学(全體學)
晚 清 时称生理学为全体学。 清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明医一科,以能通全体学,识万国药方,知中西病名证治者为及格。”亦简称“全体”。 清 谭嗣同 《仁学》:“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羣学羣教之门径在是矣。”
《國語辭典》:圣躬(聖躬)  拼音:shèng gōng
尊称帝王的身体。《文选。班固》。东都赋:「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
《國語辭典》:不佳  拼音:bù jiā
不好。如:「他最近健康情况不佳。」
《國語辭典》:正寝(正寢)  拼音:zhèng qǐn
1.路寝。古代天子诸侯治事的地方。《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公薨于路寝。路寝者何?正寝也。」《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徵宅先无正寝,太宗欲为小殿,辍其材为徵营构,五日而成。」
2.居室的正屋。《红楼梦》第一一○回:「择了吉时成殓,停灵正寝。」
《漢語大詞典》:路寝(路寢)
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诗·鲁颂·閟宫》:“松桷有舄,路寝孔硕。” 毛 传:“路寝,正寝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 薛综 注:“ 周 曰路寝, 汉 曰正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古所谓路寝,犹今言正厅也。”
《國語辭典》:寿终正寝(壽終正寢)  拼音: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1.人享尽天年,在家中自然死亡。《封神演义》第一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誇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2.引申指事物消亡。如:「每次整顿交通的计画,由于执行不力,没多久,便都寿终正寝了。」
《國語辭典》:鸡肋(雞肋)  拼音:jī lè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甚价值,丢了却又觉得可惜的事物。《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宋。苏轼〈次韵王滁州见寄〉诗:「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國語辭典》:筋骨  拼音:jīn gǔ
1.筋肉及骨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红楼梦》第三四回:「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2.书法指刚劲有力的笔画。
《漢語大詞典》:虚中
(1).没有杂念,心神专注。礼记·祭义:“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郑玄 注:“虚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潜书·思愤:“虚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爱乐縻於中,则心佚而道亡。”
(2).身体内部虚弱。文选·枚乘〈七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 吕向 注:“虚中,精气竭也。”
(3).虚心;谦虚。 晋 孙绰 《庾公诔》:“君子之交,相与无私;虚中纳是,吐诚诲非。” 清 唐甄 潜书·病获:“虚中以与人,直己以遇诈。”
(4).空腹;中空。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主人设食, 原平 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飱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明 刘基 《尚节亭记》:“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5).石钟乳之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