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四门(四門)
(1).指明堂四方的门。《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闢四门而开四聪。”
(2).学校名,即四门学。《旧唐书·归崇敬传》:“其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详“ 四门学 ”。
(3).佛经有 释迦牟尼 ( 净饭王 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殷 鉴四门,幽求六岁。” 李善 注引《瑞应经》曰:“太子至十四,启王出游,始出城东门,天帝化作病人,即迴车,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门,天帝化作老人,迴车而还,愍念人生丁壮不久。太子出城西门,天帝化作死人,迴车而还,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门,天帝化作沙门,太子曰:‘善哉,唯是为快。’即迴车还,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武术名词。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种架势。《负曝闲谈》第二回:“因他四门开得好,蒙本处提标营营官的少爷赏识了,替他补了一分粮,又给了他一道八品军功的奬札。”参见“ 四门斗里 ”。
(2).学校名,即四门学。《旧唐书·归崇敬传》:“其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详“ 四门学 ”。
(3).佛经有 释迦牟尼 ( 净饭王 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殷 鉴四门,幽求六岁。” 李善 注引《瑞应经》曰:“太子至十四,启王出游,始出城东门,天帝化作病人,即迴车,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门,天帝化作老人,迴车而还,愍念人生丁壮不久。太子出城西门,天帝化作死人,迴车而还,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门,天帝化作沙门,太子曰:‘善哉,唯是为快。’即迴车还,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武术名词。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种架势。《负曝闲谈》第二回:“因他四门开得好,蒙本处提标营营官的少爷赏识了,替他补了一分粮,又给了他一道八品军功的奬札。”参见“ 四门斗里 ”。
《漢語大詞典》:四门学(四門學)
古代学校名。 北魏 正始 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 唐 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 隋 代及 北宋 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 元 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漢語大詞典》:顿教(頓教)
(1).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景德传灯录·闍夜多》:“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天台宗》:“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摩顶(摩頂) 拼音:mó dǐng
1.磨损头顶。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参见「摩顶放踵」条。
2.用手抚摩头顶,表示喜爱或情意恳切。释迦牟尼佛以大法嘱付摩诃萨时,用右手摩其顶,故后世佛教授戒时,也摩受戒者的顶,传为定式。唐。张南史〈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水浒传》第四回:「监寺引上法座前,长老用手与他摩顶受记。」
2.用手抚摩头顶,表示喜爱或情意恳切。释迦牟尼佛以大法嘱付摩诃萨时,用右手摩其顶,故后世佛教授戒时,也摩受戒者的顶,传为定式。唐。张南史〈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水浒传》第四回:「监寺引上法座前,长老用手与他摩顶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