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84,分10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子野
野禽
野狐
野竹
清野
郊野
野堂
野哭
野鸥
野心
野艇
野菜
林野
野鹜
野饭
《漢語大詞典》:子野
春秋 时 晋国 乐师 师旷 的字。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极强。文选·张衡〈东京赋〉:“能不惑者,其唯 子野 乎?” 薛综 注:“ 子野 , 师旷 字。晓音曲者。”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 子野 善听, 离娄 至明。” 清 钱谦益 《复李叔则书》:“瓦釜之鸣,不若洪鐘之响,有耳者知之,而 子野 不知,岂有是哉?”
《漢語大詞典》:野禽
(1).指野生的鸟。 汉 路乔如 《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清 陈炳 《寻马山人不遇》诗:“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
(2).泛指野生的鸟兽。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彖飞 诗渐倾於政事,盖知革命将兴,不期而感,犹野禽之识地震也。”
《漢語大詞典》:野狐
(1).即狐狸。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 王楼 前貛儿野狐肉,脯鷄。”
(2).见“ 野狐禪 ”。
分類:狐狸
《國語辭典》:野狐禅(野狐禪)  拼音:yě hú chán
佛教用语。指错解的佛法。由错解佛法将堕「野狐身」的典故演变而来,见《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宋。苏轼〈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诗:「何似东坡铁柱杖,一时惊起野狐禅。」后泛指胡说八道,邪道异端。《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骈字类编》:野竹
唐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一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唐 孟郊 悼亡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唐 李贺 感讽五首 其五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 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 野竹连荒草,平陂接断崖。
唐 杜牧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
《漢語大詞典》:清野
(1).作战时,暂时转移周围的人口、牲畜、财物、粮食,清除附近的房屋、树木等,使敌人无所获取。后汉书·鲜卑传:“ 元初 二年秋, 辽东 鲜卑 围 无虑县 ,州郡合兵固保清野, 鲜卑 无所得。” 李贤 注:“清野谓收敛积聚,不令寇得之也。” 唐 陈子昂 《答韩使同在边》诗:“连兵屯北地,清野备 东胡 。” 宋 范仲淹 《论西事札子》:“若寇至,使边城清野,不与大战。”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七章第一节:“在反对敌人的工作中,地方戒严和可能程度的坚壁清野两事是重要的。前者为了镇压 汉 奸,并使敌人得不到消息;后者为了协助作战(坚壁),并使敌人得不到粮食(清野)。”
(2).犹清跸或清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日惟辛卯,特有事於南郊,甸师清野,封人壝宫。”
(3).清旷的原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获水:“其楼之侧,襟 汳 带 泗 ,东北为二水之会也。耸望川原,极目清野,斯为佳处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空濶土地,最宜种蔬。今蛙圃绵亘,桔橰相闻,若田家清野之象。”
《國語辭典》:郊野  拼音:jiāo yě
郊外旷野的地方。《周礼。秋官。士师》:「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见牛马、驴骡遍满郊野。」
《漢語大詞典》:野堂
村居之堂屋。 唐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嚲鞚凌紫陌。” 宋 陆游 《野堂》诗:“野堂萧颯雪侵冠,歷尽人间行路难。”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野堂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分類:村居堂屋
《骈字类编》:野哭
唐 杜甫 阁夜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唐 杜甫 刈稻了咏怀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
《骈字类编》:野鸥(野鸥)
唐 唐彦谦 夜泊东溪有怀 独客伤归雁,孤眠叹野鸥。
唐 李中 访徐长史留题水阁 更爱幽奇处,双双下野鸥。
《國語辭典》:野心  拼音:yě xīn
1.山野中野兽之心。比喻凶暴、放纵难以驯服的心性。《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西游记》第四三回:「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后多指对名利、权势的非分用心。《淮南子。主术》:「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2.乐好乡野,幽閒隐逸的想法。《宋书。卷七五。列传。王僧达》:「闇性寡任,野心素积。」唐。白居易〈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
《漢語大詞典》:野艇
指野船。 唐 张志和 《渔父》诗:“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宋 梅尧臣 《小村》诗:“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之二:“野艇笼烟催放鹤,断槎欹石坐垂纶。”参见“ 野船 ”。
《漢語大詞典》:野船
指乡村小船。 唐 杜甫 《发白马潭》诗:“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唐 皮日休 《樵风》诗:“野船渡樵客,来往平波中。” 明 何景明 《仲春二日》诗:“早晚春涛至,相将泛野船。”
《國語辭典》:野菜  拼音:yě cài
可供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唐。杜荀鹤 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辽史。卷一。太祖本纪》:「时大军久出,辎重不相属,士卒煮马驹,采野菜以为食。」
《漢語大詞典》:林野
(1).树木丛生的山野。 晋 张华 《鹪鹩赋》:“恋 钟 岱 之林野,慕 陇 坻 之高松。”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於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金 赵秉文 《烟际钟》诗:“声从烟际起,復向烟中微;随风散林野,渡头人未归。”
(2).指隐居之地。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明史·顾宪成传:“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
《漢語大詞典》:野鹜(野鶩)
(1).野鸭。 清 彭孙遹 《豫章城下送春有怀故园兄弟》诗:“野鶩孤飞烟里没,江帆相背雨中开。”
(2).喻指外姓人家的书法技艺。 宋 苏轼 《跋〈庾征西帖〉》:“ 庾征西 初不服 逸少 ,有家鸡野鶩之论,后乃叹其为 伯英 ( 东汉 张芝 字)再生。” 宋 苏轼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绝句》:“家鸡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奩。”
(3).喻非正式的匹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避女色而就孌童,捨家鸡而寻野鶩,是皆情理之至悖,而举世习而安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只缘两小无猜,遂野鶩如家鸡之恋;为因一言有漏,致得 陇 兴望 蜀 之心。”
《漢語大詞典》:野饭(野飯)
(1).指粗淡的农家饭食。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宋 梅尧臣 《卫州通判赵中舍》诗:“沙田多种稻,野饭殊脱粟。”
(2).犹野餐。 唐 刘长卿 《送顾长》诗:“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