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3,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盛际
草际
际遇
庭际
遭际
檐际
交际
岩际
实际
山际
边际
真际
波际
三际
际晓
《漢語大詞典》:盛际(盛際)
犹盛时;盛世。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 宋 欧阳修 《群玉殿赐宴》诗:“盛际崇儒学,愚臣滥宠荣。” 宋 岳珂 桯史·淳熙内禅颂:“中兴三朝,授受之懿,追媲 尧 禹 。一时荐绅名士,亲逢盛际。” 明 宋濂 《忠孝堂铭》:“遭逢盛际,忝被官使,方愧不能效犬马之力。”
分類:盛时盛世
《骈字类编》:草际(草际)
元 乃贤 次上都崇真宫呈同游诸君子 穹庐在中野,草际大星落。
《國語辭典》:际遇(際遇)  拼音:jì yù
遭遇,多指碰到好的机会。《元史。卷一七九。杨朵儿只传》:「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我老汉多病年衰,也不望甚么际遇了。」
《骈字类编》:庭际(庭际)
唐 胡曾 题周瑜将军庙 庭际雨馀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二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國語辭典》:遭际(遭際)  拼音:zāo jì
1.碰上、遇上。《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我这几年,亏遭际了这位姬大人,宾主相得。」
2.境遇、际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我有二句诗,是君终身遭际,君切记之!」《儒林外史》第一○回:「就如老世兄这样屈尊好士,也算这位杨兄一生第一个好遭际了。」
3.比喻贤臣明君的遇合。《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我今日遭际御前,争得气再来清湖河下寻间屋儿开个碾玉铺,须不怕你们撞见。」
《骈字类编》:檐际(檐际)
唐 李颀 送马录事赴永阳 野鹤宿檐际,楚云飞面前。
《國語辭典》:交际(交際)  拼音:jiāo jì
1.人与人之间彼此往来、聚会应酬。《孟子。万章下》:「敢问交际,何心也?」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二。承天寺》:「既入试闱,昼减食,夜忘睡,与同院交际,无复笑语。」
2.会合。《魏书。卷七四。列传。尔朱荣》:「陛下登祚之始,人情未安,大兵交际,难可齐一。」
《骈字类编》:岩际(岩际)
唐 高适 寄宿田家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唐 杜甫 宿江边阁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國語辭典》:实际(實際)  拼音:shí jì
1.真实的情形。如:「符合实际」、「做事要求实际,不要只讲门面。」
2.具体的、实在的。如:「实际行动」、「实际交易价格」。
《漢語大詞典》:山际(山際)
(1).山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 丹水 又东南出山,逕 鄈城 西,城在山际。” 唐 储光羲 《临江亭五咏》之四:“山际空为险, 江 流长自深。” 明 李梦阳 《题黄公东庄草堂》诗:“休夸水际兼山际,且醉松旁与竹旁。”
(2).山中;山间。 南朝 梁 吴均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簷上飞,云从窗间出。”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二:“清晓骑白鹿,直上 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红螺山》:“山巔有潭,相传潭中有二螺,大如斗,其色殷红,时吐光燄,照映林木,山缘得名。 仪真 冯文卿 诗:‘……山际翠眉呈秀气,潭中螺髻照灵巔。’”
《國語辭典》:边际(邊際)  拼音:biān jì
1.地区或空间的界限、尽头。如:「汪洋大海,漫无边际。」唐。孟浩然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诗:「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2.头绪、端倪。如:「他说话不著边际,让人听不懂。」
《國語辭典》:真际(真際)  拼音:zhēn jì
佛教用语。指现象的本质。《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
《骈字类编》:波际(波际)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 其六 渔梁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
《骈字类编》:三际(三际)
元 柳贯 浦阳十咏 其二 白石湫云 飘扬直欲陵三际,肤寸犹能雨八荒。
《高级汉语词典》:际晓
犹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