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哥们儿
大小宋
平原兄弟
磕头的
两喈
兄弟
骨肉
匡庐
孝友
雁行
六龙
双龙
同气
室家
姊妹
《国语辞典》:哥们儿(哥们儿)  拼音:gē men ér
1.兄弟辈或兄弟的总称。如:「昨晚我们一夥哥们儿一同到酒店里畅饮了一番。」
2.亲昵诙谐的称呼。如:「咱俩可是同甘共苦的哥们儿。」
《漢語大詞典》:大小宋
(1).指 宋 宋庠 、 宋祁 兄弟。宋史·宋祁传:“ 祁 字 子京 ,与兄 庠 同时举进士,礼部奏 祁 第一, 庠 第三。 章献太后 不欲以弟先兄,乃擢 庠 第一,而置 祁 第十。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别之。”后因称兄弟齐名者为“大小宋”。
(2).指 元 宋知柔 与族弟 子贞 。元史·宋子贞传:“ 宋子贞 字 周臣 , 潞州 长子 人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 知柔 同补太学生,俱有名於时,人以大小 宋 称之。”
《漢語大詞典》:平原兄弟
(1).指 三国 魏 曹丕 、 曹植 兄弟。一说指 曹植 与 白马王 彪 。 曹植 封 平原侯 。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降及 建安 , 曹氏 父子篤好斯文, 平原 兄弟,鬱为文栋。”
(2).指 晋 陆机 、 陆云 兄弟。 机 官 平原 内史,故有此称。
《漢語大詞典》:磕头的(磕頭的)
指结拜的兄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瘦子叫 唐田 ,外号 唐抓子 ,是 韩老六 的磕头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还有那白胡子,他是谁?’‘是 韩老六 的磕头的,北头 老胡家 。’”
分類:结拜兄弟
《漢語大詞典》:两喈(兩喈)
指 张伯喈 张仲喈 兄弟。详“ 两楷 ”。
分類:兄弟
《漢語大詞典》:两楷(兩楷)
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陈国 张伯喈 弟 仲喈 妇炊於灶下,至井上,谓 喈 曰:‘我今日妆好不?’ 伯喈 曰:‘我 伯喈 也。’妇大慙愧。其夕时, 伯喈 到更衣,妇復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 伯喈 为卿。’答曰:‘我故 伯喈 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宋 李清照 《贺人孪生启》:“无午未二时之分,有 伯仲 两 楷 之似。”注:“ 任文 二子孪生, 德卿 生於午, 道卿 生於未。 张伯楷 、 仲楷 兄弟,形状无二。”楷,当为“喈”之误。
分類:状貌相似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ì
1.男子同胞先出生的为兄,后出生的为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内外的族亲、姻亲。《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汉。郑玄。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丧服》:「大夫之子于兄弟,降一等。」汉。郑玄。注:「兄弟,犹言族亲也。」
3.同姓之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4.泛指意气相投的朋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水浒传》第七五回:「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
5.比喻两者相当,不相上下。《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宋。邢炳。疏:「此章孔子评论鲁卫二国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为兄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
6.特指黑社会人物。如:「道上兄弟」。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i
1.特指弟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兄弟在范阳,兄长在楼桑,关某在蒲州解良。」《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村里有个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瑞,年三十五岁。」
2.男子自谦之词。《老残游记》第三回:「依兄弟愚见,还是不多杀人的为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兄弟自从十七岁到上海,彼时老人家还在世,生意亦还过得去。」
《國語辭典》:骨肉  拼音:gǔ ròu
比喻至亲。指父子兄弟等。《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此之谓缪薮。」
《漢語大詞典》:匡庐(匡廬)
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漢語大詞典》:匡俗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國語辭典》:孝友  拼音:xiào yǒu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
《漢語大詞典》:雁行
(1).侧身而进。形容恭谨。庄子·天道:“ 士成綺 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侧身貌。”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上下交让,道路鴈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私造假印案:“伺大员谈笑会饮时,将稿文雁行斜进。”
(2).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 陈澔 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鴈行,并行而稍后也。”后因以比喻兄弟。 唐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诗:“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明 张煌言 《祭四叔文》:“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附兰省和韵:“但惜雁行千里隔,不同绕膝学儿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结罗帕,烟花雁行;逢令节,齐鬭新妆。”
《國語辭典》:六龙(六龍)  拼音:liù lóng
1.马八尺称为「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匹马,故天子的车驾称为「六龙」。《文选。曹植。洛神赋》:「六龙俨其齐者,载云车之容裔。」
2.六兄弟的美称:(1)晋朝温恭兄弟。《晋书。卷四四。温羡传》:「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曰『六龙』。」(2)晋朝卞粹兄弟。《晋书。卷七○。卞壸传》:「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玄仁无双。』」
3.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驰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唐。李白〈短歌行〉:「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漢語大詞典》:双龙(雙龍)
(1).两条龙。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清晨鸣天鼓,飆歘腾双龙。”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2).称誉同时著名的两个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东汉 许虔 、 许邵 , 南朝 梁 谢举 、 谢览 , 柳惔 、 柳悦 , 唐 乌承玼 、 乌承恩 等。晋书·陆云传:“矫翮南辞,翻栖火树;飞鳞北逝,卒委汤池。遂使穴碎双龙,巢倾两凤。”按,此指 陆机 、 陆云 。
(3).相传 晋 代 张华 见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推知 豫章 丰城 有宝剑。 张华 派 雷焕 到 丰城 ,掘狱屋基,得宝剑二把。 张华 和 雷焕 各得其一。后 张华 被诛,其剑顿失。 雷焕 卒, 雷焕 之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下水取剑,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后以“双龙”用为宝剑之典。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匣中夜半双龙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孙枝蔚 《遇张容庵话旧》诗:“匣里双龙在,人间猛虎愁。” 梁启超 《侠情记传奇·纬忧》:“昨夜双龙匣剑鸣,负汝汝难忍。”参阅晋书·张华传
《國語辭典》:同气(同氣)  拼音:tóng qì
1.气质相同或相近。《吕氏春秋。季秋纪。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淮南子。本经》:「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2.比喻同胞兄弟。《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凡匹夫一介,尚不忘箪食之惠,况臣居宰相之位,同气之亲哉!」《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你我虽非同气,实则异姓骨肉,恨不能以身相代。」
《國語辭典》:室家  拼音:shì jiā
1.夫妇。《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欣然云:『早望汝来。』遂为室家。」
2.宗族。《楚辞。屈原。大招》:「室家盈廷,爵禄盛只。」《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
《國語辭典》:姊妹  拼音:zǐ mèi
1.姊姊和妹妹。《左传。襄公十二年》:「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红楼梦》第四五回:「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2.辈分相同或身分地位相近的女性。宋。张先 贺圣朝。淡黄衫子浓妆了词:「谢家姊妹,诗名空杳,何曾机巧。」《红楼梦》第三回:「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眼前靠了你九公合大娘子这萍水相逢的师生姊妹,将来她叶落归根,怎生是个结果。」
3.兄弟姊妹。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今皇帝是俺嫡堂叔侄,先皇帝是俺同胞的那姊妹。」
4.旧称妓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这一条巷里,都是有名姊妹家。」《儒林外史》第五三回:「每到春三二月天气,那些姊妹们都匀脂抹粉,站在前门花柳之下,彼此邀伴顽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