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仰天
世道
混沌
寂然
云母
心神
人相
故作
变态
神气
下来
不醒
实相
过去
溟濛
《國語辭典》:仰天  拼音:yǎng tiān
仰望著天空。《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文选。曹植。三良诗》:「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國語辭典》:世道  拼音:shì dào
社会的情态、状况。南朝梁。沈约 又与何胤敕:「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红楼梦》第五回:「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也作「世路」。
《國語辭典》:混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的那种元气未分,模糊不清的状态。《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也作「浑沌」。
2.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样子。唐。孙思邈〈四言〉诗:「一体混沌,两精感激。」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3.糊涂无知的样子。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这个养爷老的混沌了,我是刘季真的儿。」《水浒传》第二四回:「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出半天里,便把著丧门关了。」
《國語辭典》:寂然  拼音:jí rán
沉静无声的样子。《淮南子。泰族》:「高宗谅闇,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复经过这家门首,望门内一看,只见门已紧闭,寂然无人声。」
《國語辭典》:云母(雲母)  拼音:yún mǔ
是一种造岩矿物的统称。成分为含钠、钾、镁、铁与铝等的片状矽酸盐。有良好解理,可剥裂如纸,能耐高温,绝缘性佳,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多产于花岗岩及伟晶岩中。也称为「云精」。
《漢語大詞典》:云母竹(雲母竹)
竹名。相传 安徽省 凤阳县 南有 云母山 ,山上有云母石,产大竹。竹皮色与云母石相似,因名。初学记卷二八引 晋 郭义恭 《广志》:“云母竹,大竹也。”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诗之二:“ 洛水 万年云母竹, 汉 陵千载野棠花。” 元 李衎 《竹谱详录·竹品谱·云母竹》:“云母竹,簜竹之巨者也。《濠梁图经》曰:出 钟离 南四十里 云母山 。山有云母石,竹皮之色似之,因以为名。”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云母竹一节可为船。”
《國語辭典》:心神  拼音:xīn shén
精神状态。《三国演义》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误言伤汝,汝勿记心。」《红楼梦》第八○回:「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漢語大詞典》:人相
(1).人的相貌、形貌。 唐 皮日休 《相解》:“今之相工,言人相者,必曰某相类龙……某至公侯。” 巴金 《坚强战士》:“他躺在草地上,深身湿得象一只落汤鸡,他已经失去人相了。”
(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
(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黄遵宪 《以莲菊桃作歌》:“众花照影影一样,曾无人相无我相。”
《漢語大詞典》:故作
假装处于某一状态或情况。例如:不要故作天真。
《國語辭典》:变态(變態)  拼音:biàn tài
1.改变原来的形态。《荀子。君道》:「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晋。潘岳 射雉赋:「睨骁媒之变态。」
2.与「常态」相对。指人的生理或心理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如:「他虐杀无辜小动物,真是变态。」
3.某些动物自受精卵发育至成体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或多或少的变化,方能与成虫具有相同的形态,此种变化过程称为「变态」。如多数的高等昆虫,都需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变态,才能完成一生。
4.某些植物生长型态和生理机能,因长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如仙人掌的针状叶。
《國語辭典》:神气(神氣)  拼音:shén qì
1.神情。如:「看你今天神气凝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一句话也听不出,只觉他神气不好,十分疑惧,不免露出觳觫的样子来。」也称为「神情儿」。
2.得意傲慢的样子。如:「今天的比赛他得第一,难怪他神气。」
3.神灵之气。《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4.精神。如:「他在选举失败后,神气尽失。」《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
《國語辭典》:下来(下來)  拼音:xià lái
1.自上而下。唐。皎然 杂兴诗六首之四:「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
2.下面。《水浒传》第四九回:「说话的,却是甚么计策?下来便见。」《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这便唤做错封书。下来说底便是错下书。」
3.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开始、进行或完成。宋。辛弃疾〈鹧鸪天。句里春风正剪裁〉词:「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水浒传》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
《國語辭典》:下来(下來)  拼音:xià lai
1.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渐渐增加。如:「天色慢慢黑下来了。」
2.用在时间量词后,表示一段时间的终结。如:「一个月下来,他瘦了五公斤。」
《國語辭典》:不醒  拼音:bù xǐng
1.醒不过来、不清醒。如:「一睡不醒」。
2.不知、未曾。《太平广记。卷五○。裴航》:「女曰:『裴郎不相识耶?』航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
《國語辭典》:实相(實相)  拼音:shí xiàng
佛教上指现象的本质、真实性。《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也作「法性」、「真如」。
《國語辭典》:过去(過去)  拼音:guò qù
已往、从前。如:「过去的奋斗终于换来今日的成功。」
《國語辭典》:过去(過去)  拼音:guò qu
1.经过。如:「他刚从门口过去。」
2.已过。如:「你的支票期限已经过去了。」
3.前往、前去。《红楼梦》第四九回:「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觉好吃,便也吃起来。」
4.死去。如:「人都过去了,何必还批评他呢!」
5.反面、背面对著人。《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椅子不结实,腿儿折了,几乎仰翻过去。」
《國語辭典》:溟濛  拼音:míng méng
1.小雨。明。张昱 船过临平湖诗:「船过临平欲住难,藕花红白水云间,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2.幽晦的样子。也作「冥蒙」、「冥濛」。
《漢語大詞典》:溟蒙
亦作“ 溟蒙 ”。
(1).小雨貌。 元 张昱 《船过临平湖》:“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方独行前村,天忽阴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
(2).昏暗;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上瞻既隐軫,下睇亦溟濛。”周书·刘璠传:“縈回兮琐散,暠皓兮溟濛。” 唐 郑谷 《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 芜湖 春荡漾,梅雨昼溟濛。”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曙光溟濛露华满,轻云阁日天沉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静观其脸,横云斜月,殊胜端丽。”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风大起,微有凉意。”
(3).引申为蒙胧。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
(4).形容草木茂密。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被箘簵之窈蔚,结篠荡之溟濛。” 唐 费冠卿 《挂树藤》:“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 清 田雯 《翠微寺》诗:“詰曲歷石齿,沿溪树溟濛。”
(5).指 溟海 。 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春融桃浪激诸贤,鯤化 溟濛 会独出。”参见“ 溟海 ”。
亦作“ 溟蒙 ”。谓天地初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清 陶澄 《游香岩寺》诗:“何人开溟蒙,特具广长舌?” 章炳麟 《五无论》:“世界初成,溟濛一气,液质固形皆如烟聚,佛谓之金藏云, 康德 谓之星云,今人谓之瓦斯气,儒者则以太素目之。”《诗刊》1978年第1期:“ 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云凝伫。万里溟蒙飞巨钺,陨石纷如急雨。”
《漢語大詞典》:溟海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 溟海 者,天池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登 玄圃 者,悟丘阜之卑;浮 溟海 者,识池沼之褊。”
(2).大海。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 越王 句践 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与 吴 人战,军败身辱,遗先人耻,遯逃出走,上栖 会稽山 ,下守溟海,唯鱼鱉是见。’” 唐 高适 《同群公出猎海上》诗:“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内以辅神京,外彻溟海际。”
(3).指沙漠。 唐 崔湜 《塞垣行》:“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