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幽隐
隐处
岩栖
隐逸
卧云
漱石
巢居
山隐
云栖
幽潜
潜藏
隐伏
高栖
敛迹
退身
《漢語大詞典》:幽隐(幽隱)
(1).隐晦;隐蔽。荀子·非十二子:“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汉 蔡邕 《述行赋》:“想 宓妃 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叶圣陶 《一个青年》:“这一回必须吐出细微幽隐的心情,如实表达,不稍移易。”
(2).指隐蔽之处。韩非子·六反:“夫陈轻货於幽隐,虽 曾 史 可疑也;悬百金於市,虽大盗不取也。”
(3).隐居;潜藏。 汉 严忌 《哀时命》:“寧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礼记·表记“君子隐而显” 唐 孔颖达 疏:“君子身虽幽隐,而道德潜通,声名显著,故云隐而显也。”
(4).指隐居未仕的人。《后汉书·郎顗传》:“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明史·于谦传:“且 亨 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於公议得乎?”
《漢語大詞典》:隐处(隱處)
犹隐居。文选·贾谊〈吊屈原文〉:“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 张铣 注:“君子但避乱世以隐居,不可与小人从仕。”汉书·武帝纪:“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书》:“ 李耼 家於 瀨乡 , 庄休 老於 蒙 ,田邑之间,復有昔时怀器而隐处者乎?”
(1).隐居之所。 唐 贾岛 《山中道士》诗:“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2).指阴部。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非族·鞑鞑》:“ 韃 妇至 中国 ,人戏弄其乳则喜,以为是其子也,至隐处亦不为意。”
《漢語大詞典》:岩栖(巖棲)
见“ 巖栖 ”。
亦作“ 巖栖 ”。
(1).栖宿在山岩上。旧题 师旷 禽经:“山鸟巖栖,原鸟地处。” 张华 注:“山巖之鸟多不巢。”
(2).巢居穴处。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絶交书》:“故 尧 舜 之君世, 许由 之巖栖, 子房 之佐 汉 , 接舆 之行歌,其揆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曰巖栖,栋宇居山曰山居。”
(3).借指隐居。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栖在百层。” 前蜀 韦庄 《赠薛秀才》诗:“欲结巖栖伴,何山好薜萝?”
《國語辭典》:隐逸(隱逸)  拼音:yǐn yì
1.隐居、退隐。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宋。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
2.隐居的高士。《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
《國語辭典》:卧云(臥雲)  拼音:wò yún
隐居。唐。白居易〈昔与微之在朝日同畜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沦落老大追寻前约且结后期〉诗:「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漱石
亦作“潄石”。
(1).冲刷岩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其水沿波潄石,漰涧八丈,环涛轂转,西南流入於 沁水 。”
(2).谓闲居;隐居。 明 徐霖 《绣襦记·却婚受仆》:“枕流漱石乐閒居。无梦到彤闈。” 清 顾炎武 《复迟明府书》:“自从壮岁,便絶意于乘轩,况此暮年,益耽情于潄石。”参见“ 漱石枕流 ”。
《國語辭典》:漱石枕流  拼音:shù shí zhèn liú
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参见「枕石漱流」条。晋孙楚年少时欲隐居不仕,将「枕石漱流」误说成「漱石枕流」。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分類:容隐隐居
《漢語大詞典》:巢居
(1).谓上古或边远之民于树上筑巢而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南 越 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唐 杜甫 《五盘》诗:“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
(2).犹隐居。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九日见寄》:“辟难无劳效 桓景 ,巢居随处压崔嵬。” 明 许三阶《节侠记·闺忆》:“只是巢居有日,椎紒堪悲,户外之雀可罗,堂前之燕尽去。”
《漢語大詞典》:山隐(山隱)
(1).隐居。法苑珠林卷二二:“ 唐 循州 东北 兴寧县 灵龕寺 ……古传云: 晋 时北僧在此山隐。” 唐 独孤及 《送阳翟张主簿之任》诗:“作吏同山隐,知君处剧闲。”
(2). 山隐居 的略称。传说 春秋 时 吴国 的隐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披《灵寳》而知 山隐 ,因折俎而説专车。”云笈七籤卷三引《灵宝纪》:“ 吴王 闔閭 时,王出游 包山 ,见一人在山中,问曰:‘汝是何人?’答曰:‘我姓 山 名 隐居 ……童謡云: 吴王 出游观 震湖 , 龙威丈人 山隐居 ,北上 包山 入灵墟,乃入 洞庭 窃 禹 书。’”
《漢語大詞典》:云栖(雲棲)
亦作“ 云栖 ”。
(1).指隐居。南齐书·高逸传·褚伯玉:“寧朔将军 丘珍孙 与 僧达 书曰:‘闻 褚先生 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 唐 陈子昂 《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令守 崧山 玉女峰 ,云栖穷林今五纪。” 宋 陆游 《醉题》诗:“云栖涧饮未为高,起舞行歌亦足豪。”
(2).寺名。在 浙江 杭州 五云山 西。 明 僧 袾宏 ,号 云栖大师 ,曾结庵于此。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之八:“ 云栖 吾未到,乍此踏芒鞋。”
《漢語大詞典》:幽潜(幽潛)
(1).隐伏;隐居。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 清 戴名世 《慧庆寺玉兰记》:“今 虎丘 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 慧庆 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
(2).隐微玄奥的道理。 元 吾丘衍 《与邻寓人隔屋对月夜话》诗:“凭君纵玄论,未怪发幽潜。”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而深明文理者,因而著之,发挥幽潜,震动耳目。”
(3).深水。 唐 韩愈 《苦寒》诗:“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
《國語辭典》:潜藏(潛藏)  拼音:qián cáng
隐藏,避世。《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山中元不少,只为潜藏难求。」
《國語辭典》:隐伏(隱伏)  拼音:yǐn fú
藏匿、潜伏。《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列子。黄帝》:「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
《國語辭典》:高栖  拼音:gāo xī
好的栖息处。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分類:隐居
《國語辭典》:敛迹(斂跡)  拼音:liàn jī
1.隐蔽起来,不敢露面。《抱朴子。外篇。知止》:「夫矰缴纷纭则鸳雏徊翮,坑阱充蹊则麟虞敛迹。」
2.退隐。《晋书。卷八六。列传。张轨》:「加以寝患委笃,实思敛迹避贤。」唐。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3.自我约束,不敢放纵。《新唐书。卷一七五。列传。刘栖楚》:「栖楚一切穷治,不阅旬,宿奸老蠹为敛迹。」《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莅任之后,摘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宄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漢語大詞典》:退身
(1).引退;隐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唐 元结 《处规》:“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机以树名。”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原公之始,方被任而决於退身。”
(2).指脱身。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想自动辞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
(3).后退。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为家有一点恒产,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