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君王猎渭滨
 
吕公荣达
 
吕叟
 
吕叟钓
 
吕钓
 
周卜
 
垂渭水纶
 
垂纶渭川
  
太傅翊周
 
太公屠钓
  
屠饭
 
得熊罴
 
朝歌屠叟
 
朝歌鼓刀叟
 
水滨老
 
渭上叟
 
渭上钓人
  
渭川人
 
渭川叟
 
渭川图
 
渭川垂钓
 
渭川熊
 
渭川老
 
渭川遇主
 
渭川遗老
  
渭水垂纶
 
渭水钓
  
渭滨叟
 
渭滨器
 
渭钓
 
渭阳人
  
溪磻
  
熊罴兆
 
熊虎周郊卜
 
猎卜非熊
  
磻溪独钓
 
磻溪入钓
  
磻溪未遇
 
磻溪钓
  
经纶钓
 
莘渭擅耕鱼
 
起钓屠
 
钓人不钓鱼
 
钓叟值周王
 
钓周
     
钓磻溪
  
钓翁王者师
 
钓鱼人
   
非熊入梦
 
非熊梦
 
非熊罴
 
非熊老子
 
非熊远
  
飞熊兆
 
鱼钓终渭川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周文王

参考典故
梦傅野
 
太公望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7~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
《韩诗外传》卷七~282~
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水经注疏》卷十七〈渭水上〉~55~
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凡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称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北去维堆城七十里。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晋·羊叔子(祜)《让开府表》
「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唐·李善注:「《尉缭子》曰:『太公屠牛朝歌。』《史记》曰:『太公望吕尚以渔钓奸周西伯。』」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
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告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之。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王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雒钤报在齐。』」

简释

傅野:喻贤士在野。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

朝歌屠叟: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钓璜:指贤才将遇明主。唐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非熊:指扶持国政之相。唐元稹《有鸟二十章》:“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例句

超超渭滨器,落落山西名。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德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储光羲 游茅山五首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元稹 山枇杷

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元稹 有鸟二十章

梦非熊虎数年间,驱尽豺狼宇宙闲。 刘商 观猎三首

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刘崇龟 寄桂帅

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刘驾 钓台怀古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司空图 漫书五首之五

洪炉任铸千钧鼎,只在磻溪一缕悬。 司空图 杂题二首之一

折树休盘槊,沉钩且钓璜。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

江同渭滨远,山似傅岩高。 姚合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 孙逖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宋之问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 张九龄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溪磻。 张浑 七考诗会

熊罴先兆庆垂休,天地氤氲瑞气浮。 徐夤 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方干 哭王大夫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方干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 方干 献王大夫

锵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钩。 方干 献王大夫二首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方干 赠中岩王处士

我来拟学磻溪叟,白首钓璜非陆沉。 方干 陆山人画水

敢待傅岩成好梦,任从磻石挂纤钩。 李咸用 夏日别余秀才

说与众佣同版筑,吕将群叟共磻溪。 李咸用 寄题从兄坤载村居

大则化龙骑,小可钓璜用。 李咸用 题友生丛竹

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

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昭仪忠汉日,太傅翊周年。 李峤

丹凤栖金辖,非熊载宝轩。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终年独钓鱼。 李涉 寄赵准乞湘川山居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李白 上之回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李白 梁甫吟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兔何足言。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朝歌鼓刀叟,虎变蟠溪中。 李白 鞠歌行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李颀 送乔琳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杜牧 早秋客舍

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杜甫 伤春五首之三

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吕叟年八十,皤然持钓钩。 权德舆 渭水

非熊德愧当周辅,称杰叨惭首汉臣。 欧阳詹 述德上兴元严仆射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武平一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况是昭明食鱼郡,不妨闲掷钓璜钩。 殷文圭 和友人送衡尚书赴池阳副车

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剑人。 沈佺期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钓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贤。 沈佺期 钓竿篇

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王勃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白居易 渭上偶钓

非熊之兆庆无极,愿纪雄名传百蛮。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摛豹歌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罗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近临钧石地,遥指钓璜溪。 苏颋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

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 贯休 渔家

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韩偓 寄隐者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 韩愈 和裴仆射假山十一韵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 骆宾王 畴昔篇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高适 金城北楼

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 魏知古 从猎渭川献诗

直钩犹逐熊罴起,独是先生真钓鱼。 黄滔 严陵钓台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黄滔 题陈山人居

典故
卜梦

相关人物
周文王

参考典故
飞熊兆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7~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764~
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告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之。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王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雒钤报在齐。』」
《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上〉~39~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旧题汉·孔安国传:「盘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故号高宗。梦得贤相,其名曰说。」
典故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周文王


《大戴礼记·武王践阼》~223~
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诸大夫对曰:「未得闻也!」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且臣闻之,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
《史记》卷四〈周本纪〉~5~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正义尚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此盖圣瑞。
《史记》卷四〈周本纪〉~5~
生昌,有圣瑞。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尚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此盖圣瑞。
典故
太公垂钓
 
太公遇文猎
 
后车载太公
 
后车载归
 
溪边俱载
 
西伯来畋
 
非熊卦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周文王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7~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典故 
逢西伯

相关人物
姜尚
 
周文王

参考典故
太公望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7~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

例句

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之九

不知姜子牙,何处钓流水。 李咸用 寓意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文王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三〈大雅·文王之什·棫朴〉~558~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唐·孔颖达疏:「言文王之有圣德,其文如彫琢,其质如金玉。」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49~
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夕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驷玉而乘鹥」,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就重华而陈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登昆崙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文王


《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39~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咀荃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汉·郑玄注:「年天气也。齿人寿之数也。九龄,九十年之祥也。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言与尔三者。明传业于女,女受而成之。」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文王


《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394~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东汉·郑玄注;「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

例句

伫见公车起,圣代待乞言。 权德舆 酬别蔡十二见赠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文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例句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 李隆基 途次陕州

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 蔡希寂 陕中作

西伯最怜耕让畔,曹参空爱酒盈樽。 贯休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之五

典故
三时孝养

相关人物
周文王


《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39~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

简释

三时孝养:喻孝养父母。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一:“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例句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典故
文王

相关人物
周文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6~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例句

文王已云没,谁顾好爵縻。 刘叉 答孟东野

文王已没不复生,直之道何时行。 卢仝 直吟

典故
文王避雨陵

相关人物
周文王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晋·杜预注:「崤在弘农渑池县西,大阜曰陵。」「此道在二殽之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嵌,故可以辟风雨。」

例句

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唐彦谦 蒲津河亭

典故
文王喻复

相关人物
周文王


《周易注疏》卷三〈复〉~64~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三国魏·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
《史记》卷四〈周本纪〉~9~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例句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李商隐 人日即事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文王


《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

例句

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文王


《孟子》卷七《离娄上》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史记》卷三《殷本纪》
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

《漢語大詞典》:垂竿
垂钓。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 侯 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清 孙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分類:垂钓
《國語辭典》:垂纶(垂綸)  拼音:chuí lún
1.钓鱼。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二:「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宋。张元干 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2.隐居或退隐。《抱朴子。外篇。嘉遁》:「漆园垂纶而不顾卿相之贵,柏成操耜而不屑诸侯之高。」
《國語辭典》:垂钓(垂釣)  拼音:chuí diào
钓鱼。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红楼梦》第四九回:「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分類:垂钓钓鱼
《漢語大詞典》:屠钓(屠釣)
宰牲和钓鱼。旧指操贱业者。《韩诗外传》卷八:“ 太公望 少为人壻,老而见去,屠牛 朝歌 ,赁於 棘津 ,钓於 磻溪 。”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 吕尚 之处屠钓,至陋也。”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三:“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八:“随身百轴字平安,身世无如屠钓宽。”
《漢語大詞典》:渭川
(1).即 渭水 。亦泛指 渭水 流域。史记·货殖列传:“ 陈 夏 千亩漆; 齐 鲁 千亩桑麻; 渭川 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唐 孟浩然 《登总持寺浮图》诗:“竹遶 渭川 遍,山连 上苑 斜。”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 渭川 致乎斯景, 黄岗 寓乎此身。”
(2).乐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四:“ 彭年 善舞, 鹤年 、 龟年 善歌,尤妙製《渭川》。”
《漢語大詞典》:渭曲
地名。在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南。周书·文帝纪下:“﹝ 宇文泰 ﹞遂进军至 渭曲 ,背水东西为阵。”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褒中 秋鼓角, 渭曲 晚旌旗。”
《漢語大詞典》:渭滨(渭濱)
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宋书·周续之传》:“是以 渭 滨佐 周 ,圣德广运; 商洛 匡 汉 ,英业乃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宠遇偏嗤 莘野 薄,奇逢半笑 渭 滨迟。”
《漢語大詞典》:溪石(谿石)
(1).溪流中的石头。 唐 皮日休 《临顿奉题屋壁》诗:“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2).指 端谿 砚石。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谿石含餘润,奚墨凝幽香。” 施国祁 注引东轩笔录:“ 端溪 砚石有三种:曰巖石,曰西坑,曰后歷。”
《國語辭典》:熊罴(熊羆)  拼音:xióng pí
1.熊和罴。《书经。禹贡》:「熊罴狐狸,织皮。」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2.比喻勇士或军队。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凭宗庙之威;禁暴戢奸,下藉熊罴之用。」
3.比喻辅君的贤臣。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楫商岩命,熊罴渭水占。」
《漢語大詞典》:猎渭(獵渭)
传说 周文王 出猎 渭 滨,获王者师 吕尚 ,故以“猎渭”谓获贤才。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筑 巖 发梦寐,猎 渭 非熊螭。”
《漢語大詞典》:磻溪叟
周 吕尚 的别称。 唐 杜牧 《早秋客舍》诗:“不及 磻溪叟 ,身闲长自由。”参见“ 磻溪 ”。
分類:吕尚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宫水,北流入渭水。相传为姜太公垂钓处。也称为「璜溪」。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宫水,北流入渭水。相传为姜太公垂钓处。也称为「璜溪」。
《漢語大詞典》:钓国(釣國)
(1).求用于国君。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且夫垂竿而为事者, 太公 之遗术也。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罗隐 《题〈磻溪垂钓图〉》诗:“ 吕望 当年展庙謨,直鉤钓国更谁如。”参见“ 钓川 ”。
(2).谓网罗贤士以辅弼治国。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
《漢語大詞典》:钓川(釣川)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钓渭(釣渭)
指 周 吕尚 垂钓于 渭水 遇 文王 事。 唐 韩愈 《叉鱼》诗:“如 棠 名既误,钓 渭 日徒消。” 钱仲联 集释引 顾嗣立 曰:“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 年老渔钓, 周西伯 出猎,遇於 渭 之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史臣至比之为筑巖钓 渭 ,亦过矣哉。”参见“ 钓川 ”。
《漢語大詞典》:钓川(釣川)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钓玉(釣玉)
比喻选擢人才。 宋 沈佺期 《钓竿篇》:“钓玉君徒 尚 ,徵金我未贤。”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鏘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鉤。” 宋 司马光 《祁国正献公挽歌》之二:“钓玉 吴臺 旧,诛茅 梁苑 新。”
分類:人才
《漢語大詞典》:钓璜(釣璜)
(1).垂钓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典出尚书大传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钓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唐 刘禹锡 《和重题》:“一泛钓璜处,再吟鏘玉声。”
(2).借指贤臣。 清 顾炎武 《帝京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
《漢語大詞典》:钓筑(釣築)
渔钓和版筑。用 周 吕尚 钓于 磻溪 和 傅说 举于版筑的故事。后因用作君臣遇合之典。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宋 杨万里 《纪闻》诗:“ 宾王 欺钓筑, 君实 误儿童。” 宋 陆游 《秋霁遣怀》诗:“人生富贵本细事,钓筑逢时俱将相。”参见“ 钓川 ”、“ 版筑饭牛 ”。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漢語大詞典》:非熊兆
指隐士将被起用的预兆。 唐 李峤 《雾》诗:“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谁知倚马高,得遂非熊兆。”参见“ 非熊 ”。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國語辭典》:非罴(非羆)  拼音:fēi pí
比喻能够扶持国政的贤臣。《六韬。卷一。文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郦,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宋。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之一:「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天乎容此虏,帝者渴非罴。」
分類:周文王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國語辭典》:丹书(丹書)  拼音:dān shū
1.古代颁给功臣的契券。《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2.用朱笔定罪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执其手,赂之以曲沃,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3.周文王所得的纬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
《國語辭典》:姜子牙  拼音:jiāng zǐ yá
人名。周初贤臣吕尚。参见「吕尚」条。
《國語辭典》:太公望  拼音:tài gōng wàng
吕尚的别号。参见「吕尚」条。《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國語辭典》:金相  拼音:jīn xiàng
语本《诗经。大雅。域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形容美好的文章或言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文藻条流,托在笔札。既驰金相,亦运木讷。」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漢語大詞典》:九龄(九齡)
(1).九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乌 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 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谓 武王 曰:‘女何梦矣?’ 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文王 曰:‘女以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终, 武王 九十三而终。” 郑玄 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唐 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宋 范成大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扫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梦帝锡九龄,不赐 管 蔡 ,是也。”
《漢語大詞典》:乞言
(1).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们求教,叫乞言。礼记·文王世子:“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詔之於东序。” 郑玄 注:“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晋书·王祥传:“天子幸太学,命 祥 为三老。 祥 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 祥 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方崇乞言之典,以极师臣之敬。”
(2).泛指请求教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倾下以纳忠,闻逆耳而不讳,广乞言於诽谤,虽委抑而不距。” 唐 王维 《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乞言于无説,请益于又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萧閒 自 镇阳 还兵府,赠离筵乞言者云……” 清 姚莹 《从祖惜抱先生行状》:“知先生不再出矣;临行乞言,先生曰:‘诸君皆欲读人未见之书,某则愿读人所常见书耳。’”
《國語辭典》:让畔(讓畔)  拼音:ràng pàn
农民相让田界。比喻上古民心淳厚。《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文选。潘岳。西征赋》:「耕让畔以闲田,沾姬化而生棘。」
《漢語大詞典》:问膳(問膳)
古礼,父母进食,人子侍侧,问膳食如何。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膳。” 郑玄 注:“问所食者。”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之二:“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宋 梅尧臣 《送弟赴和州幕》诗:“ 歷阳 况与吾庐近,春穀休言问膳难。”参见“ 问安视膳 ”。
《國語辭典》:问安视膳(問安視膳)  拼音:wèn ān shì shàn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本指向父母请安,并亲自侍奉父母进膳食。后以问安视膳泛指子女奉养父母的孝礼。《资治通鉴。卷二四五。唐纪六十一。文宗开成元年》:「温谏曰:『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不宜专事宴安!』」
《國語辭典》:西伯  拼音:xī bó
本指西方诸侯之长。因商王任命周文王为西伯,后专指周文王。《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