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心源
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唐 元稹 《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宋 邵雍 《暮春吟》:“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疎懒味偏长。”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此惟明於大化之浑沦与心源之寂感者,乃知元亨利贞统於《乾》《坤》之妙。”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民能以秉彝之纯莹智照直证心源,不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斯其包藴之善,自能发挥光大。”
《漢語大詞典》:观心(觀心)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唐 施肩吾 《题景上人山门》诗:“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於此独观心。” 宋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诗之三:“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
《漢語大詞典》:权智(權智)
(1).权变智略。 三国 魏 曹植 《辅臣论》:“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观者叹骇,服其权智。 涓 之机捷,率多如此。”宋史·吕公著传:“帝又言 唐太宗 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 太宗 之德,以能屈己从諫尔。’帝善其言。”
(2).佛教语。观照万法差别以普度众生的善巧、方便之智,与实智相对。《大日经》二:“诸佛甚希有,权智不思议。” 唐 李峤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铜瑞像碑》:“夫权智无方,説三应物,真乘寂住,抱一湛然。”
《漢語大詞典》:解空人
解悟万法皆空的人。指高僧。 唐 贾岛 《哭柏岩禅师》诗:“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宋 梅尧臣 《答来上人春日即事》诗:“如何异乡感,却出解空人。”
《漢語大詞典》:有相宗
佛教宗派之一。认为万法之相,唯识所变,故称。如法相宗。
《漢語大詞典》:一指头禅(一指頭禪)
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 宋 俱胝和尚 向 天龙和尚 询问佛教教义时, 天龙 竖一手指, 俱胝 立即大悟。此后凡有人向 俱胝 求教,他也常竖一指。临死前谓众人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禪,一生用不尽。”见《景德传灯录·俱胝和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一指头禪用不穷,一刀匕药去凌空。”亦省作“ 一指禪 ”。 宋 黄裳 《赠致政王朝奉》诗:“有身且睡三竿日,无物应看一指禪。” 金 元好问 《奉酬子京禅师见赠之什》诗之一:“南风稳送北归船,留得虚名一指禪。”
《國語辭典》:一口吸尽西江水(一口吸盡西江水)  拼音: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襌宗比喻融贯万法。《五灯会元。卷三。庞蕴居士》:「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