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时令(時令)  拼音:shí lìng
1.按时节所颁布的政令。《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岁时节令。如:「时令已至中秋,暑气渐散,早晚会有些许凉意。」唐。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诗:「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國語辭典》:四部  拼音:sì bù
晋时荀勖作新簿,将群书分类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为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见《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唐玄宗于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见《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后分类群书多沿唐例,以经、史、子、集为四部。
《漢語大詞典》:四部书(四部書)
中国 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 晋 荀勗 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著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 东晋 李充 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隋 唐 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书。 宋 刘敞 《六月二十六日雨阁昼寝》诗:“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参阅隋书·经籍志一
《漢語大詞典》:四部众(四部衆)
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梁书·武帝纪下:“﹝ 中大通 三年十月﹞行幸 同泰寺 , 高祖 升法座为四部众説《大般若涅盘经》义。”法苑珠林卷十九:“三世诸佛法,皆有四部众。”亦省称“ 四部 ”、“ 四众 ”。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國語辭典》:谱录(譜錄)  拼音:pǔ lù
1.以谱表式记载世系。《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及周太祖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录,纪其所承。」
2.中国图书分类中子部图谱的书。如:「谱录主要收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等书。」
《國語辭典》:谱牒(譜牒)  拼音:pǔ dié
记述氏族世系的书。《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也称为「谱第」。
《漢語大詞典》:杂抄(雜抄)
亦作“ 杂钞 ”。
(1).按预定宗旨从各种书籍选取所需文字材料。说郛卷十六引 宋 宋庠 《〈杨文公谈苑〉序》:“ 唐卿 所纂比诸公为多,但杂抄旁记交错无次序。”
(2).古时亦指图书分类中的一个子目,此类图书均系按预定宗旨从各种书籍选取所需文字材料纂辑而成。如《经史百家杂钞》
《国语辞典》:十进分类法(十进分类法)  拼音:shí jìn fēn lèi fǎ
美国人杜威(Melvil Dewey)发明的图书分类法。将人类知识分成十个大类,用阿拉伯字零至九代表之。也称为「杜威十进分类法」。
《國語辭典》:经史子集(經史子集)  拼音:jīng shǐ zǐ jí
中国传统书籍分类的四个要目。最早晋荀勖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唐以后,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及次序始定。经包括经籍及小学,史为史书,子为诸子,集为诗文、词赋、图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