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一概量


《楚辞》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东汉·王逸注:「忠佞不异。」

例句

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國語辭典》:一概  拼音:yī gài
1.概,为古代平斗斛的木条。「一概」引申为同一标准。《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二首之一:「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2.相同、一律。《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其轻薄奸轨既陷罪法,怨毒之家冀其辜戮,以解畜愤,而反一概悉蒙赦释,令恶人高会而誇吒。」唐。杜甫 秦州杂诗二○首之四:「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3.一端、一面。《淮南子。诠言》:「自乐于内,无急于外,虽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一概。」《新唐书。卷一七七。列传。韦表微》:「尤好春秋。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
4.全部。《红楼梦》第一六回:「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学监是顶要紧的差使,学生饮食起居,一概都要老兄照料。」
《韻府拾遺 隊韻》:一槩
越絶書周公貴一槩不求備於一人
《韵府拾遗 队韵》:一槩
越绝书周公贵一槩不求备于一人
《國語辭典》:一概而论(一概而論)  拼音:yī gài ér lùn
语本《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指不区别状况,而以同一标准看待事物。《镜花缘》第九十五回:「你要晓得,小儿惊风,其症不一,并非一概而论!岂可冒昧乱投治惊之药?」也作「一概而言」。
《国语辞典》:一概而言  拼音:yī gài ér yán
不区别状况,而以同一标准看待事物。参见「一概而论」条。《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国语辞典》:一概抹杀(一概抹杀)  拼音:yī gài mǒ shā
全盘否定。如:「不能因为一次的疏失,就将他过去的努力一概抹杀。」《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
分类:全盘否定
《漢語大詞典》:斠然一概
持平一致。 章炳麟 《秦政记》:“ 唐 宋 虽理,法度不如 汉 明 平也。亦有踦偶,非斠然一概者。”参见“ 斠若画一 ”。
《漢語大詞典》:斠若画一(斠若畫一)
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唐 程晏 《萧何求继论》:“ 萧何 为法,斠若画一。” 清 龚自珍 《说中古文》:“中秘既是古文,外廷自博士以汔民间,应奉为定本,斠若画一,不应听其古文家,今文家,纷纷异家法。”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吾以为火器之穷,人人殫精竭思而无所进,万国之彊弱,斠若画一。”
《漢語大詞典》: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漢語大詞典》:一是
(1).一概。宋史·选举志六:“ 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2).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3).犹言统一的标准。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4).全凭。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國語辭典》:一谜(一謎)  拼音:yī mí
一味、一直。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你个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俺非是爱酒的閒陶令,也不学使酒的莽灌夫,一谜价痛饮兴豪粗。」也作「一昧」。
分類:一概
《漢語大詞典》:一式
一样;一概。 鲁迅 《野草·这样的战士》:“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 洛丁 等《粮食》:“‘警备队’那些个吃货,听了风还不把头子攒到裤里才怪哩,上一次八路打东舍,就叫三个老八,把他们十八个一式搔了个草鸡。”
《國語辭典》:一切  拼音:yī qiè
1.一例、一律。《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閒于秦耳,请一切逐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此等虚文,宜一切革罢。」
2.全部、所有。为总括之词。如:「一切开销」。《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红楼梦》第六四回:「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
《國語辭典》:一从(一從)  拼音:yī cóng
自从。《红楼梦》第六八回:「奴家年轻,一从到了这里之事,皆系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漢語大詞典》:一适(一適)
(1).一度贡举或推荐。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汉书·武帝纪作“壹适”。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
(2).一种快意之事。北齐书·邢子才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讎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3).一往。宋史·公主传·神宗十女:“ 徐国长公主 岁时简嬉游,十年间,惟一适 西池 而已。”
(4).一概适合。朱子语类卷三:“ 原思 之辞常禄,使其苟有餘,则分诸邻里乡党者,凡取予一适於义而已。”
《漢語大詞典》:壹是
一概,一律。《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朱熹 集注:“壹是,一切也。”
分類:一概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