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世人  拼音:shì rén
世间的人。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游记》第一回:「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漢語大詞典》:出世人
修行佛法的人。 明 李贽 《与明因书》:“我为出世人,光彩不到他头上,我不为出世人,羞辱不到他头上。”
分類:修行佛法
《漢語大詞典》:各别世人
见“ 各白世人 ”。
《國語辭典》:各白世人  拼音:gè bái shì rén
毫无关系的人。元。秦𥳑夫《东堂老。楔子》:「他和我是各白世人,他不曾见我便罢,他见了我呵,他叫我一声扬州奴。」也作「各别世人」、「各姓他人」。
分類:不相干
《國語辭典》:各白世人  拼音:gè bái shì rén
毫无关系的人。元。秦𥳑夫《东堂老。楔子》:「他和我是各白世人,他不曾见我便罢,他见了我呵,他叫我一声扬州奴。」也作「各别世人」、「各姓他人」。
分類:不相干
《國語辭典》:众生(眾生)  拼音:zhòng shēng
1.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2.人以外的动物。《水浒传》第三○回:「众生好度人难度,原来你这厮外貌相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
3.佛教用语。指一切有情识作用的生物。亦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轮回的各种生命体。《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也作「有情」、「有识」。
《》:
(谚语)救人不如救牲畜。比喻社会人心险恶,救济了人,反而遭到对方的暗计。《水浒传》第三○回:「众生好度人难度,原来你这厮外貌相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
《國語辭典》:世情  拼音:shì qíng
世间的种种情态。《文选。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人也原是这个人,亲也原是这些亲,世情冷暖,至于如此!」
《漢語大詞典》:远公(遠公)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
《國語辭典》:济世(濟世)  拼音:jì shì
救助世人。《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纪》:「静乱济世,保大定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國語辭典》:世法  拼音:shì fǎ
1.世代沿用的法则。宋。黄庭坚〈书赠俞清老〉:「米黼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清。张尔岐〈辨志〉:「言为世法,动为世表。」
2.代代效法。《国语。齐语》:「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
3.佛教称世间的一切现象、事物。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佛观世法如光影,入彼甚深幽奥处。」也作「世间法」、「世俗法」。
《漢語大詞典》:世心
(1).世人之心。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夫其仁爱温柔,足以孕育羣生……正身体化,足以陶冶世心。”
(2).尘心;名利之心。 明 文徵明 《金陵客楼》诗:“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上説功名。”
分類:世人名利
《漢語大詞典》:观世(觀世)
(1).谓向世人显示。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旄旌旗……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 高诱 注:“观世,犹示人也。”
(2).观察世事。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輭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章炳麟 《訄书·清儒》:“唯古史亦以度制事状徵验,其务观世知化,不欲以经术致用,灼然矣。”
《國語辭典》:山斗  拼音:shān dǒu
比喻负有盛望或学术高深,为人所景仰的人。参见「泰山北斗」条。宋。辛弃疾〈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词:「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各位老先生当今山斗,今日惠顾茅斋,想五百里内贤人聚矣。」
《國語辭典》:度世  拼音:dù shì
超脱尘世而仙去。《楚辞。屈原。远游》:「欲度世以忘归兮,意恣睢以担挢。」
《國語辭典》:傲世  拼音:ào shì
傲慢自负,轻视世人。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故颉顽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训也。」《红楼梦》第三八回:「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國語辭典》:救世  拼音:jiù shì
挽救时世。《左传。昭公六年》:「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