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占公出处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75~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时穆帝幼冲,母后临朝,简文亲贤民望,任登宰辅。桓温有平蜀、洛之勋,擅彊西陕。帝自料文弱,无以抗之。陈郡殷浩,素有盛名,时论比之管、葛。故徵浩为扬州,温知意在抗己,甚忿焉。」
《晋书》卷七十七〈殷浩列传〉~2043~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馀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终于光禄勋。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或问浩曰:「将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三府辟,皆不就。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累迁司徒左长史。安西庾翼复请为司马。除侍中、安西军司,并称疾不起。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于时拟之管、葛。王濛、谢尚犹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ǔ
语本《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指去就进退,出仕和隐退。汉。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唐。韩愈 送石处士序:「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词之类的来源、根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晋张望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2.物品的出产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著实是个行家。」
《国语辞典》:出处不如聚处(出处不如聚处)  拼音: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
一样东西,生产的地方不如集中的地方多。语本《管子。轻重甲》:「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漢語大詞典》:出处殊途(出處殊途)
见“ 出处殊涂 ”。
《漢語大詞典》:出处殊涂(出處殊塗)
亦作“ 出处殊途 ”。 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出处殊涂,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虽出处殊涂,俯仰异体,至於兴治美俗,其揆一也。” 金 元好问 《论诗》之十四:“出处殊途听所安,出林何得贱衣冠。”参见“ 出处 ”。
《漢語大詞典》:出处语默(出處語默)
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一能之士,各贡所长,出处语默,勿彊相兼。” 唐 牛僧孺 《养生论》:“可而仕,否而退,是养生於出处语默之间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有德:“君子之道,出处语默之不齐,命官取友之无党,高明沉潜之相济,中道之矩,神化之所以行也。”参见“ 出处 ”。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ǔ
语本《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指去就进退,出仕和隐退。汉。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唐。韩愈 送石处士序:「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词之类的来源、根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晋张望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2.物品的出产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著实是个行家。」
《漢語大詞典》:出处殊涂(出處殊塗)
亦作“ 出处殊途 ”。 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出处殊涂,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虽出处殊涂,俯仰异体,至於兴治美俗,其揆一也。” 金 元好问 《论诗》之十四:“出处殊途听所安,出林何得贱衣冠。”参见“ 出处 ”。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ǔ
语本《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指去就进退,出仕和隐退。汉。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唐。韩愈 送石处士序:「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词之类的来源、根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晋张望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2.物品的出产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著实是个行家。」
《漢語大詞典》:出处进退(出處進退)
出仕或隐退。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呜呼!公之出处进退比之 子房 ,岂不明白正大,伟然大丈夫之所为哉!”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惟一钱莫名,无所运动,出处进退,颇令此心难决耳!”
分類:出仕隐退
《漢語大詞典》:日出处天子(日出處天子)
隋 唐 时 日本 国王的自称。隋书·东夷传·倭国:“ 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参见“ 日没处天子 ”。
《漢語大詞典》:日没处天子(日没處天子)
隋 唐 时 日本 对 中国 皇帝的称呼。隋书·东夷传·倭国:“ 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漢語大詞典》:进退出处(進退出處)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辞受取予不苟为有廉,进退出处不苟为有耻。”
《國語辭典》:行藏  拼音:xíng cáng
1.出处、动向。《文选。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
2.底细、来历。《元史。卷一五三。杨奂传》:「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我为你看破了行藏,也是缘分尽了。」
《國語辭典》:故实(故實)  拼音:gù shí
往日的事实。《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赋事行刑,资于故实。」
《國語辭典》:本处(本處)  拼音:běn chù
1.当事人陈述己身所在的地区。《西游记》第一五回:「念了一声『唵』字咒语,即唤出当坊土地、本处山神。」
2.本籍。《红楼梦》第七回:「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
分類:此地出处
《國語辭典》:出典  拼音:chū diǎn
1.语本《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师而可嘲,出何典记?」指典故的来源、出处。如:「『守株待兔』这句成语的出典见于《韩非子》的〈五蠹〉篇。」
2.抵押、典当。如:「他已将父亲留下的田产全部出典了。」
《國語辭典》:见于(見於)  拼音:jiàn yú
可从某处见到,多用于指明出处以供参看。如:「兔死狗烹的典故见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